查词语
查词语

风闻言事

拼音:fēng wén yán shì

注音:ㄈㄥ ㄨㄣˊ ㄧㄢˊ ㄕ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1).谓古时御史等任监察职务的官员可以根据传闻进谏或弹劾官吏。《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五年》:“ 武后 以法制羣下,諫官、御史得以风闻言事,自御史大夫至监察得互相弹奏,率以险詖相倾覆。”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一》:“近有陈请不实,重行黜陟之文。例皆偷安苟简,避罪缄默,甚失设置之意,可仍旧许风闻言事。”《明史·王德完传》:“宫禁严秘,虚实未审。臣即愚昧,决知其不然。第臺諫之官得风闻言事。果中宫不得於陛下以致疾歟?”亦省作“ 风闻 ”。《魏书·元澄传》:“又寻御史之体,风闻是司,至於冒勋妄考,皆有处别。”《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八年》:“御史,故事许风闻,今以疑似之间,遽被詰问,臣恐臺諫官畏罪缄默,非所以广言路也。”
(2).泛指据传闻向上检举官吏。《醒世恒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也有一班妬忌 魏生 少年登高科的,将这桩事只当做风闻言事的一个小小新闻,奏上一本。”

基本含义
根据传闻或流言来判断事实,而不是依据确凿的证据。
详细解释
风闻言事是一个贬义词,用于形容人们根据传闻或流言来评判事情,而不是依据确凿的证据。这种行为常常导致误解和错误的判断。风闻言事的人常常缺乏理性思考和准确的信息来源,容易被谣言和偏见所影响。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凭借传闻或流言而下结论的人,提醒他们应该依据事实和证据来判断事情。它也可以用来告诉人们不要轻信谣言,要保持理性思考和客观判断。
故事起源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在古代有一个国家的国王非常信任他的宰相。一天,有人告诉国王说宰相背叛了他,国王没有经过调查就相信了这个谣言,并下令处死了宰相。后来,国王才发现这个谣言是别有用心的人散布的,但宰相已经无辜遭殃了。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不要凭借传闻或流言来判断事情,以免造成错误和不公正。
成语结构
风闻言事由三个汉字组成,分别是“风”、“闻”和“事”。
例句
1. 他从来不相信别人的话,总是风闻言事。2. 你不能只凭借传闻来判断一个人的品质,要有确凿的证据。
记忆技巧
可以将风闻言事的每个字拆开来记忆,比如“风”代表传闻,可以想象风传来的消息;“闻”代表听到,可以想象自己听到别人传闻的话;“事”代表事情,可以想象这些传闻会对事情产生影响。
延伸学习
了解其他类似的成语,比如“道听途说”、“耳目一新”等,可以帮助扩展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会风闻言事,我会先找证据再下结论。2. 初中生:我们应该避免风闻言事,要用科学的方法来判断事情。3. 高中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要学会辨别真假消息,不要轻易风闻言事。4. 大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精英,我们应该具备批判性思维,不被风闻言事所蒙蔽。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