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鳌足

拼音:áo zú

注音:ㄠˊ ㄗㄨˊ

繁体:

基本解释

(1).传说中 女娲 用作天柱的大龟四足。《淮南子·览冥训》:“於是 女媧 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鼇足以立四极。” 高诱 注:“鼇,大龟。天废顿以鼇足柱之。” 晋 成公绥 《天地赋》:“断鼇足而续毁,鍊玉石而补缺。” 唐 黄滔 《融结为河岳赋》:“岂非断乎鼇足之时,剖彼鸡黄之日,二仪各立以交泰,一气旁流而洋溢。”
(2).器物上做成龟足形状的底脚。《新唐书·天文志一》:“﹝浑仪﹞表里三重,下据準基,状如十字,末树鼇足,以张四表。”

基本含义
形容自高自大,傲慢自满。
详细解释
鳌,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有九个头,龙身,乌龟尾巴。足,指脚。成语“鳌足”比喻人自视过高,傲慢自满,自以为了不起。
使用场景
常用于贬义,用来形容那些自负、自大、目中无人的人。
故事起源
成语“鳌足”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相传,古代有一条巨龙,它有九个头,能够掌控天地,傲视众生。这条巨龙因为自视过高,自以为了不起,经常欺负其他动物。一天,它遇到了一只乌龟,乌龟在巨龙面前低下了头,表示自己愿意成为巨龙的朋友。巨龙看不起乌龟,觉得乌龟太渺小,不值得自己的交往。巨龙向乌龟炫耀自己的力量和威严,自称为“天地之主”。乌龟听了巨龙的话后,表示自己虽然身体小,但是背负着大地,能够承载天地万物。乌龟的谦虚和自信让巨龙感到非常愤怒,它觉得乌龟是在挑战自己的权威。于是,巨龙用尾巴猛击乌龟,打断了乌龟的脚。乌龟虽然受伤,但仍然坚持自己的立场,表示自己并不比巨龙差。最终,巨龙认识到了自己的傲慢和自大,感到非常后悔。从此以后,人们用“鳌足”来形容那些自视过高、傲慢自满的人。
成语结构
主语+动词+宾语
例句
1. 他总是摆出一副鳌足的样子,看不起别人。2. 这个人自负得像一只鳌足,根本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记忆技巧
将“鳌足”这个成语与巨龙和乌龟的故事联系起来,想象巨龙傲慢自大,乌龟谦虚自信的场景,有助于记忆和理解该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目中无人”、“自命不凡”等,加深对自负傲慢的表达方式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总是觉得自己最聪明,是个鳌足。2. 初中生:那个同学成绩好,但他不要表现得太鳌足。3. 高中生:虽然他成绩优秀,但他并没有鳌足的态度,很谦虚。4. 大学生:在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后,他并没有因此变得鳌足,而是更加努力。希望以上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全面了解和掌握成语“鳌足”。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