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场景
可用于形容一个人的著作多且丰富,或形容某个领域的著作数量众多。
故事起源
《汉书·艺文志》记载:“造次数百,著作等身。”这是汉代刘向在记述东汉末年著作家何晏时所用的形容词。他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何晏的著作丰富而广泛。
例句
1. 这位作家的著作等身,覆盖了各个领域的知识。2. 他的著作等身,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记忆技巧
可以将“著作等身”这个成语想象成一个人,身上满满都是书籍,象征着丰富多样的著作。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著作相关的成语,如“满纸著书”、“博览群书”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我们要像著作等身的作家一样,勤奋读书,多写作文。2. 初中生:这位作家的著作等身,给了我很多启发,我也想成为一名作家。3. 高中生:这本书的作者著作等身,他的见解非常独到,读起来很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