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义徵

拼音:

注音:

繁体:義徵

基本解释

谓自愿应征。 唐 初与府兵制兼行的募兵的一种,其身份高于一般募兵。《旧唐书·职官志三》:“其义徵者别为行伍,不入募人之营。”《旧唐书·刘仁轨传》:“乃有不用官物,请自办衣粮,投名义徵。”

基本含义
指事物的象征或象征性的意义。
详细解释
义徵是由“义”和“徵”两个词组成的,其中“义”表示事物的内在意义、价值或象征性,而“徵”表示事物的象征、征兆或表征。义徵一词用来形容一件事物或符号代表或象征另一件事物的意义。
使用场景
义徵常常用于讨论符号、象征、征兆等概念。在文学、艺术、宗教等领域,人们经常使用义徵来描述作品中的象征意义。此外,义徵也可以用来解释一些具有象征性的事件或行为。
故事起源
义徵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周易》中,用来描述卜筮中的征兆和象征。后来,义徵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成为一个广泛应用的词语。
成语结构
义徵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由两个单独的词组成。
例句
1. 这幅画作中的花朵和鸟儿是对自由的义徵。2. 他的微笑是对幸福的义徵。
记忆技巧
可以将义徵理解为“有意义的征兆”,帮助记忆它的基本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成语,如“象徵”、“征兆”等,以扩展对象征意义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只红色的旗帜是我们国家的义徵。2. 初中生:这个故事中的黑暗森林象徵着主人公内心的恐惧。3. 高中生:这首诗中的秋天是作者对逝去青春的义徵。4. 大学生及以上:这部电影中的夜晚是对主人公孤独和迷茫的义徵。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