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缨冠

拼音:yīng guān

注音:ㄧㄥ ㄍㄨㄢ

繁体:

基本解释

(1).《孟子·离娄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髮缨冠而救之,可也。”谓不暇束发而结缨往救。后因以“缨冠”形容急迫或急切救助他人。 明 李东阳 《邃庵太宰先生初度迭前韵奉寿》:“缨冠义切烦趋赴,鼎釜生餘藕保全。” 清 李渔 《玉搔头·缔盟》:“若非鴇母缨冠,几乎不能面圣。”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保路运动·辛亥逊清政变发源记》:“当予等被逮戒严, 成都 函电均不能发, 邵岷叔 至 资州 发电发函呼吁,乃得同乡京官缨冠相救。” 程善之 《和孟硕狱中诗》之三:“赠策漫教论往事,缨冠竟自失天机。”
(2).仕宦的代称。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下》:“布衣韦带,白首不仕者有矣;结髮缨冠,老而不退者有矣。”《明史·赵永传》:“大学士 杨一清 重其才,欲引以自助,乃以他语挑之。 永 正色曰:‘可以缨冠污吾道乎?’遂请致仕去。”

基本含义
指带有缨子的帽子,用以比喻身份高贵或地位显赫的人。
详细解释
缨冠原指古代士人的帽子,帽子上有缨子。后来,这个词语演变成了指身份高贵或地位显赫的人。成语“缨冠”常用来形容人的身份或地位非常重要。
使用场景
常见于描述政治、社会、经济等领域中的重要人物或高层管理者。
故事起源
相传,这个成语的故事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楚国国君屈原曾经担任过楚国的宰相,他非常喜欢戴缨冠。有一次,楚国的敌人秦国来攻打楚国,屈原被敌人俘虏,后来被迫投江自尽。楚国人民为了纪念屈原,开始流行戴缨冠。因此,缨冠成为了身份高贵的象征。
成语结构
主要由两个字组成,没有特殊的结构。
例句
1. 他戴着金缨冠,显得非常威严。2. 这位总统是一位缨冠之人,深受人民的尊敬。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缨冠与身份高贵的形象联系在一起,形成记忆联想。可以想象一个人戴着缨冠站在舞台上,受到人们的瞩目和尊敬。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身份、地位相关的成语,如“龙袍虎褂”、“金榜题名”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戴着缨冠,领导我们参观了博物馆。2. 初中生:这位科学家因为他的杰出贡献,成为了缨冠之人。3. 高中生:这位企业家是一位缨冠,他的成功启发了很多人。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