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心理医生

拼音: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心理医生 - 基本简介

心理医生是心灵的导师

心理医生是从运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和精神诊断的理论知识,通过理疗的手段,解决来访者心理障碍的专业人员。,进行心理咨询的人员以心理学专业的为主,其他人员均有医科学习背景。要成为合格的心理医生,首先,要有专职心理医生的资格证书,即似于行医证的文件。制订心理咨询人员职业资格规范,使从业人员掌握全面的知识,并具备相应的能力和资格。

心理医生应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要有相当的学历和经验。人们都希望找经验多、技术好的医生给咨询,这是人之常情。但就心理咨询这个行业来说,经验和资历虽说重要,但年青与年老各有各的特点。年长的咨询师经验丰富、能很快找到问题的症结,而年轻咨询师虽不及经验丰富者找到问题快,但也会找到,而且没有模式化的限制,治疗更灵活。

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从来访者及家属等信息源获得有关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资料;对来访者的心理成长、人格发展、智力、社会化及家庭、婚姻生活事件等进行全面评估,概括心理和生理测查;根据心理发展史和心理生理测查的结果,对来访者作出心理诊断,制定心理治疗计划,并指导实施;在心理咨询中发现来访者有精神障碍或躯体疾病时应及时请求会诊或转住其他专科。

心理医生 - 工作职能

心理医生在为患者排解忧患

1、心理危机干预:一个人遇到沉重的心理创伤和打击,如理想、目标和事业的丧失,亲人的意外死亡,人际关系的恶化等导致急剧的精神崩溃时采取的心理咨询。

2、生活问题咨询:包括恋爱、婚姻、家庭及性问题,升学和就业的选择,适应不良,学习困难,儿童行为不良,人际关系问题,以及酒和药物依赖等各种心理卫生问题。

3、身心疾病咨询:许多躯体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肿瘤等,其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也均与心理社会因素有一定关系,可以及时进行心理咨询,从而解除心理压力,以防止躯体疾病加剧。

4、精神障碍咨询:如患神经症、人格改变及其他精神障碍者,可就有关药物治疗、社会功能康复、婚姻与生育等问题征求医生的意见。

5、其他心理卫生问题咨询:如家庭、群体的心理卫生问题,亦可进行心理咨询。

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摩擦、恋爱婚姻、家庭矛盾、亲子关系、升学考试、就业选择等问题尤为突出。同时涉及到人们的很多隐私,有一些会极具有故事性。为来访者保密,就成为心理医生的基本品德和首要素质。

心理医生 - 职业特点

心理医生为心理疾病患者递纸巾

心理医生是一个崇高的职业,学习心理医生,您可以学习心理咨询的知识与技巧,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自己与社会,处理各种关系,逐渐改变与外界不合理的思维、情感和反应方式,并学会与外界相适应的方法。心理医生不仅能够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排除困扰、还能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最终实现自我成长、自我发展。

心理医生是一个属于高阶层的职业,不仅体现在收入方面,而且在服务的人群方面也是如此。世界上心理医生服务的一种重要形式――EAP服务(企业心理服务),服务对象就是世界500强的企业。世界500强的企业有75%都选择为员工提供EAP服务。心理医生是一个可以终生从事的职业,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持续发展。

心理保健师是由中国保健协会、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中心推出的,证书属于是协会性质的,不具备国家职业资格的效力,工作范围只针对基础性的人群进行保健工作。心理治疗师面对的对象是达到疾病程度的人群。培训只针对医疗系统内部人员。培训还没有国家级证书。心理咨询师作为一项职业,已列入国家职业大典,心理咨询师证书是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持有证书者具有从事该项职业的资格。心理咨询师面向的对象是社会大众,服务范围比较广泛。

心理医生 - 职业道德

1、心理医生不得因求助者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而歧视求助者。

2、心理医生在咨询关系建立起来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的工作性质、特点,这一工作的局限性,以及求助者的权利和义务。

3、心理医生与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采用某些疗法)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

4、心理医生与求助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尽量避免双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人、同事建立咨询关系),更不得利用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任谋取私利,尤其不得对异性有非礼的言行。

5、当心理医生认为自己不适于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就应对求助者做出明确地说明,并且应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心理医生或医师。

6、心理医生应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具体保密措施如下:

(1)心理医生有责任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工作者的保密原则,以及应用这一原则的限度。

(2)在心理咨询工作中,一旦发现求助者有危害自身和他人的情况,必须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必要时应通过有关部门或家属),或与其他心理医生磋商,但应将有关保密信息的暴露程度限制在最低范围之内。(3)心理咨询工作中的有关信息,包括个案记录、测验资料、信件、录音、录像和其他资料均属于专业信息,应在严格保密的情况进行保存,不得列入其他资料之中。

(4)心理医生只有在求助者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对咨询过程进行录音、录像。在因专业需要进行案例讨论,或采用案例进行教学、科研、写作等工作时,应隐去可能据以辨认出求助者的有关信息。

(5)心理医生对于心理咨询服务的记录、开具的诊断、照会或医嘱,应指定适当场所及人员保管,并负有保密义务。

(6)心理医生有卫生、司法或公安机关询问时,不得作虚伪的陈述或报告。

心理医生 - 治疗方法

在国外,每个咨询室外都会挂上一个牌子,上面写有咨询师的姓名,学历,擅长的问题。如有擅长解决儿童心理问题的,有擅长解决夫妻关系问题的等等,求助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问题来选择合适的咨询师。中国虽然还未作到这一步,但也是未来的趋势。

1991年美国每百万人口有550个心理学家,其中87%以上具有心理学或哲学博士学位。中国1997年统计数字显示,每百万人口只有2.4个心理工作者,其中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不足2%。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中国的心理咨询者状况都不尽如人意。所以有的专家称,中国心理咨询业发展潜力很大,心理咨询产业远未形成规模。心理咨询业将在未来10年有长足的发展。,中国心理咨询不论就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对心理健康的重视,标志着社会的文明程度,不断进步的社会期待着出现缓解人们心理压力的心理按摩师,使心理咨询步入正轨,也使人们对生活质量更高。在心理治疗中,有神经性呕吐,胃胀,肠道不良,失眠,头痛头晕,便秘等诸多的躯体反映,都是属于心理在长期的焦虑影响下对身体的影响。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大的联系。中国人的情绪是受到他人评价和环境影响的。譬如人们说不能‘忘乎所以’,意思就是不要太喜形于色,这样会给别人造成压力。所以中国人的快乐和骄傲都不好表达,只是尽力掩饰。很多中国人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不轻松。这种文化限制了中国人感受快乐的能力。久而久之,内心缺少真实快乐的体验,抑郁就会越来越严重,成为一种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造成更大的危害。

在这样一种环境中,很多人往往意识不到自己心理方面的问题,心理问题往往最后通过躯体症状表现出来。有调查发现,到其他各类门诊就诊的患者中,大约有20%的病人,实际上是心理问题。心理问题躯体化正是一个带有中国文化烙印的临床现象。

如何找到合适的心理医生?

一,当你觉得要看某个心理医生时,可以先用google搜索引擎搜寻医生的名字,一般成熟一些的心理医生都有很多痕迹可以从网上得到。比如,医生的职业背景,有哪些执业资格,受过何种训练,写过什么东西,咨询经历有多长等等。二,注意心理医生的口碑,尤其要关注那些与医生保持很长的关系没有脱离的咨客,他们对医生的感觉要到位一些。三,对医生的感觉,感觉可靠吗?对你来说,感觉到的就是真实的。好的心理医生使你感觉到安全、舒适、被爱、被尊重、被接纳与认同。不轻易下结论,却非常在意你的感觉,总是努力去理解你,懂你,贴近你,而不是控制你、评价你、指导你。他听得很多,说话很少,但每句话可能都是一种新视觉,给你一种新体验,让你感觉到一片新的天和地。

你可以参考一下:1、机构对医生的介绍,往往机构只是鉴定医生的行医资格,无法鉴定他的人品和职业素质与职业道德。2、医生的受教育背景和专业受训背景,一般要求有医学或心理学背景,中级职称,但这说明不了什么。3、专业许可或心理医生执照,国外机构给予的专业资格或执照并不可靠,因为中国没有资格认证机构,你不知道这些东西的真伪。4、心理医生自我体验的时间,接受督导的分析是心理医生执业前的必经之路。在我国,由于还没有建立督导制度,心理医生普遍缺乏自我分析。这对当事人是非常危险的,医生对自己的问题缺乏觉察,帮助咨客觉察自己就有点“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味道。当然,中国的心理医生有个变通的做法,由十几个医生结成自我分析小组,彼此督导,以此来促使自己成长。5、专业年限,一般来说,从业越久的人,专业水平会越高,但不尽然,做心理医生是需要悟性的。

以下方面是最不可靠的:1、职称,比如教授或主任医师,甚至博士的头衔也不能代表什么。2、心理学会的领头人,如协会主席、理事、全国委员等,忙于事务工作的人,不可能静得下心来做个案。3、收费昂贵的人,收费贵的人不代表他水平高。当然,收费很低的医生也不要去看,他会无意识的通过别的方式来补偿自己。4、海外镀金的人,有海外求学的背景固然很好,但要搞清楚求的什么学,镀的什么金。5、出书的人,千万不要以为能写书的人咨询水平就高。6、年老的人,心理咨询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工作,要求咨询师必须精神饱满,精力充沛,一定是思想开放,灵活,超前,并有多元文化的价值取向。

应该投诉的行为

心理医生的哪些行为要算越界呢?国际上有一个专门诊断医生的治疗关系敏感指数(EI指数),告诉医生如何与当事人保持一种职业关系。以下的一些行为要算越界行为:替熟人看病,私下与当事人接触或成为朋友,在当事人面前宣扬自己,希望得到当事人的欣赏,对异性当事人多情,或故意鼓励对方过度移情,过分担心当事人的愤怒,不敢挑战或质疑当事人,为了讨好当事人而随意延长咨询时间,增加复诊次数,或在休息时间接待当事人,通过控制和支配当事人获得快感,强迫推销忠告,收取当事人的财物,陪当事人吃饭,或利用当事人得到利益……当然,出现上述现象,还不能说心理医生就违反了职业规则,只能说治疗关系有问题。那么,出了哪些事情我们可以投诉他呢?一,与当事人产生情感接触与性接触,包括不当的身体接触,性挑逗和要求当事人叙述性和身体方面的细节。二,与当事人产生生意行为,如转介当事人而收取介绍费,跟当事人做生意,向当事人借钱。三,泄密行为,如泄露当事人的资料,与朋友讨论当事人,改头换面用当事人的故事写文章和书籍。

推荐词语

©2019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19034508号-2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