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比部

拼音:bǐ bù

注音:ㄅㄧˇ ㄅ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1).古代官署名。 三国 魏 始设,为尚书的一个办事机关。后几代因之。 隋 、 唐 、 宋 属刑部。 元 以后废。其长官, 三国 魏 以下为比部曹, 隋 初为比部侍郎,后改称比部郎; 唐 宋 为比部郎中及员外郎。其职原掌稽核簿籍。后变为刑部所属四司之一。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六》、《新唐书·百官志一》。
(2). 明 清 时对刑部及其司官的习称。 清 恽敬 《前光禄寺卿伊公祠堂碑铭》:“居贫实乐,居丧实忧,吾於 伊比部 见之。”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婕妤妾 赵 印﹞篆法刀法精妙入神,恐近时人未必能若是也。此印现藏 潘德舆 比部家。”

基本含义
比喻相互比较,争论不休。
详细解释
比部是由“比”和“部”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比”指相互比较的意思,“部”指争论不休的意思。比部形容人们在争论、辩论时互相比较,毫不相让。
使用场景
比部常用于描述争论激烈、争执不休的场合。可以用于形容两个人或多个人在某个问题上意见不合,互相争论不休的情况。
故事起源
比部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二十九年》中。故事讲述了齐国的大夫比子和部子在齐僖公面前争辩不休,僖公无法做出决策。后来,比子和部子的争论被比喻为比部,用来形容争论激烈的场合。
成语结构
比部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1. 他们两个人在会议上比部了一整天,最后还是没有达成共识。2. 这两个学生比部了半个小时,最后还是争执不休。
记忆技巧
可以将“比部”与“争论不休”这个意思联系在一起,形象地想象两个人在争论时互相比较,不停地争执的场景,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的成语,如“比比皆是”、“比比皆然”等,以扩大对比部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和同桌比部了很久,最后还是没能决定谁是班长。2. 初中生:我们班同学在讨论班级活动时比部了一整节课,最后决定去游乐园。3. 高中生:我们班同学比部了很久,最后选定了一个合适的主题进行辩论赛。4. 大学生:社团成员在筹划活动时比部了一整天,最后达成共识。希望以上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全面了解和运用“比部”这个成语。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