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放颠

拼音:fàng diān

注音:ㄈㄤˋ ㄉㄧㄢ

繁体:

基本解释

放纵颠狂。 唐 杜甫 《绝句》之九:“设道春来好,狂风大放颠。” 宋 陆游 《夙兴弄笔偶书》诗:“春风不解嫌贫病,尚拟花前醉放颠。” 清 陈维崧 《贺新郎·自嘲》词:“高舘灯如綉,屈指筭、摄衣登座,放颠时有。” 郁达夫 《和刘大杰<秋兴>》:“愁无饘粥堪娱老,那有情怀再放颠。”

基本含义
形容行为举止不稳定,轻浮不踏实。
详细解释
放颠的意思是指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不稳定,轻浮不踏实。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人的行为不可靠,缺乏稳定性,常常改变主意或者不负责任。
使用场景
放颠常用于贬义语境中,用来批评那些行为不稳定、轻浮的人。可以用于形容个人的行为举止,也可以用于描述某个组织或团体的行为。
故事起源
关于放颠的故事并不多见,但人们普遍认为这个成语的起源与古代的一种游戏有关。据说,古代有一种叫做“放颠”的游戏,参与者要在一个圆形的盘子上放置一些小球,然后用手晃动盘子,让小球在盘子上滚动。由于这个游戏的规则比较难掌握,参与者常常会摇晃盘子,导致小球乱滚,因此“放颠”逐渐成为了形容行为不稳定、轻浮的成语。
成语结构
放颠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放”意为放任、随意,第二个字“颠”意为颠簸、不稳定。
例句
1. 他的态度放颠不定,让人很难相信他的承诺。2. 这个团队的管理方式太放颠了,经常变动计划,导致项目进展缓慢。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走路时非常不稳定,不断摇晃、颠簸,就像在放颠一样。这样的形象联想可以帮助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与放颠相关的成语,比如“左顾右盼”、“三心二意”等,这些成语也都与人的行为举止有关。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作业总是放颠不定,有时候认真做,有时候又不做。2. 初中生:这个学生学习态度放颠,有时候很努力,有时候又不认真听课。3. 高中生:他的人生目标一直放颠不定,时而想当医生,时而想当工程师。4. 大学生:这个社团的组织能力太放颠了,活动计划经常变来变去,让人很难参与。希望以上关于“放颠”成语的学习指南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