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胡西塔尔

拼音: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拼音:hú xī tǎ ěr

简介

胡西塔尔,原称“艾西塔尔”。维吾尔族古老的民间拉弦乐器。胡西塔尔维吾尔语“胡西”是“非常悦耳好听”。“塔尔”意为琴弦,合起来即“悦耳的琴弦”之意,久已失传。久已失传,近年复苏,形似曼多林,音色脆亮,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胡西塔尔20世纪70年代吐鲁番著名维吾尔族器乐演奏家、乐器制作家吐尔逊江经改革制成了胡西塔尔,使古乐器重获新生。

胡西塔尔源于新疆皈依怫教时期的回鹘乐器艾西塔尔(波斯语,意为8 根琴弦),其外形与古代印度、尼泊尔一带流行的“萨朗济”非常相像。有些学者认为它们和小提琴同出一源,艾西塔尔很可能是由萨朗济演变而来。

历史

历史悠久的艾西它尔,波斯语为八条琴弦之意,是新疆皈依佛教时期的回鹘乐器。其外形与古代印度、尼泊尔一带流行的“萨朗济”非常相像。有些学者认为它们和小提琴同出一源,艾西它尔很可能是由萨朗济演变而成的。长久以来,艾西它尔被历史烟云所湮没,是新疆早已失传的维吾尔族古老的民间乐器。20世纪70年代以来,维吾尔族著名的器乐演奏家、民间乐器制作改革家吐尔逊江才将其复苏,并使它成为一种性能优良的维吾尔族系列拉弦乐器。

吐尔逊江从小生长在南疆巴楚地区,这里是能歌善舞的多朗人的故乡,他从小就热爱民间乐器的制作和演奏。过去曾先后在新疆军区歌舞团、吐鲁番文工团从事器乐演奏,后调入新疆艺术学校任教。他喜爱维吾尔族民间乐器,并坚持乐器改革和创新工作达四十年之久,在常见的十七种维吾尔族乐器中,吐尔逊江已制作、改革达十六种之多。早在50年代初期,他就在新疆克孜尔千佛洞的佛教壁画中,发现了久已失传的弹弦乐器艾西它尔,后来又在自治区博物馆看到同类乐器图片,激起他复制改进这种乐器的兴趣。从50年代中期他开始研究和仿制以来,首先于60年代制成低音艾西它尔,经过二十个春秋、十三次试验之后,终于在1975年制作成功第一支高音艾西它尔,并于次年在全区文艺会演中以独奏形式登上音乐舞台,当时曾受到赛福鼎·艾则孜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领导的热情称赞。原新疆人民政府主席赛福鼎观赏演出后说:“这种乐器很好,音色优美,民族特色也很浓。应大胆地挖掘、研制并创新,把这项工作做好。”原来的艾西它尔,有八条琴弦,琴头饰以鹦鹉;制成的新琴,有十一条琴弦,琴头以百灵鸟为饰。在乐器的制作材料和演奏技巧上也都有相应的改进,它是维吾尔族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赛福鼎主席还提议将艾西它尔改名为维吾尔语“胡西它尔”。

外形结构

胡西塔尔全长约80 厘米,外形和西洋乐器曼陀林相似。由琴头、琴颈、共鸣箱、琴马、系弦板、弦轴、琴弦和琴弓构成。琴头雕刻以百灵鸟形,下设弦槽和弦枕,左右各置核桃木弦轴两个。用以缠绕主奏弦,琴颈较短,正面胶有指板。共鸣箱采用桑木或杏木制作,由6 块木板胶合而成,外形似瓢状,正面蒙以梨木或白松面板。琴的底部设有“人”字形支架。4 根主奏弦通过面板上的琴马,拴在系弦板上,在琴须左侧还没有七条共鸣弦。也通过琴马控系在琴箱底部。主奏弦采用小提琴弦,共鸣弦使用钢丝弦。琴弓采用小提琴弓。

基本含义
形容事物杂乱无章、毫无秩序。
详细解释
胡西塔尔源自蒙古语,原指草原上的一种动物,后来演变为形容事物杂乱无章、毫无秩序的意思。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事物的无序和混乱,常用于贬义语境。
使用场景
胡西塔尔一词多用于贬义语境,常用来形容某个场景或事物的混乱、无序、杂乱。例如,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思维混乱、行为无章,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工作场所或组织的管理混乱、秩序不佳。
故事起源
关于胡西塔尔的具体故事起源尚无明确记载,但根据语言学家的研究,胡西塔尔一词最早出现在蒙古语中,后来被引入到汉语中,并成为一个常用的成语。
成语结构
胡西塔尔是一个四字成语,由四个汉字组成。
例句
1. 他的房间里乱得像胡西塔尔一样,找东西都找不到。2. 这个公司的管理混乱,内部秩序简直像胡西塔尔一样。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忆胡西塔尔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草原上的动物胡西塔尔,它四处乱窜,毫无秩序,象征着事物的杂乱无章。将这个形象与成语的含义联系起来,有助于记忆。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有关成语的用法和故事起源,可以进一步学习成语的来源和相关的文化背景,以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书包里乱得像胡西塔尔一样,找不到作业本了。2. 初中生:我们班的课桌乱得像胡西塔尔一样,老师都看不下去了。3. 高中生:考试前,我的复习笔记乱得像胡西塔尔一样,完全没有条理。4. 大学生:实验室里的仪器杂乱无章,简直像胡西塔尔一样,无法正常工作。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