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断头台

拼音:duàn tóu tái

注音:ㄉㄨㄢˋ ㄊㄡˊ ㄊㄞˊ

繁体:

基本解释

[释义]
(惯)(名)执行斩刑的台,台上竖立木架,装着可以升降的铡刀。现多用于比喻。
[构成]
偏正式:断头(台
[例句]
革命烈士不怕上断头台。(作宾语)

英文翻译

1.{政} guillotine; scaffold

详细解释

◎ 断头台 duàntóutái
(1) [scaffold]∶罪犯站在上面受死刑(尤其是绞刑或断头)的平台
(2) [guillotine]∶利用在垂直导向物中滑下的重斧或刀片把头砍下的机器
(3) [carry out death penalty place]∶现多指执行死刑的地方
执行斩刑的台,台上竖立木架,装着可以升降的铡刀。 陈去病 《辑<陆沉丛书初集>竟题首》诗:“誓死肯从 穷髮国 ,捨身齐上断头臺。” 殷夫 《一九二九年的五月一日》诗:“未来的世界是我们的,没有刽子手断头台绞得死历史的演递。” 老舍 《黑白李》:“每一句话,他不是领导着你走上他所指出的路子,便是把你绑在断头台上。” 王英琦 《有一个小镇》:“我把双眼闭得铁紧,大有要被送上断头台之势。”

基本含义
指处死犯人的刑具,也用来比喻决定命运的关键时刻。
详细解释
断头台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刑具,用来处决犯人。在断头台上,执行者会用刀砍下犯人的头颅,以示处死。因此,“断头台”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决定命运的关键时刻,比喻重要的决策或转折点。
使用场景
断头台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关键时刻、决策或转折点。比如在工作中面临重要的决策时,可以说“我站在断头台上,必须慎重考虑”。或者在考试前夜,形容紧张的状态,“他感觉自己就像站在断头台上一样”。
故事起源
断头台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刑罚制度。在古代,犯人被判处死刑后,常常会被带到断头台上行刑。这个过程非常残酷和恐怖,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人们将断头台作为一个象征性的形象,用来比喻决定命运的关键时刻。
成语结构
断头台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别的结构。
例句
1. 在这个关键的决策时刻,我感觉自己站在断头台上。2. 这场比赛对于我们来说就像是站在断头台上,我们必须全力以赴。3. 在职业生涯的转折点上,他感觉自己站在断头台上,需要做出重要的决策。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断头台的形象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自己站在断头台上,感受紧张和关键时刻的压力,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断头台相关的历史和文化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使用场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站在断头台上,要考试了。2. 初中生:面对选择,我感觉自己站在断头台上。3. 高中生:大学录取通知书是我站在断头台上的结果。4. 大学生:毕业后找工作,感觉自己站在断头台上。5. 成年人:面对职场竞争,我感觉自己站在断头台上。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