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板荡

拼音:bǎn dàng

注音:ㄅㄢˇ ㄉㄤˋ

繁体:

基本解释

◎ 板荡 bǎndàng
[turbulence] 《诗·大雅》有《板》、《荡》两篇,都是写的当时政治黑暗,政局动乱。后用指政局混乱、社会动荡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

详细解释

《板》、《荡》都是《诗·大雅》中讥刺 周厉王 无道而导致国家败坏、社会动乱的诗篇。后因以指政局混乱或社会动荡。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王粲》诗:“ 幽 厉 昔崩乱, 桓 灵 今板荡。” 唐太宗 《赐萧瑀》诗:“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宋 岳飞 《五岳祠盟记》:“自中原板荡,夷狄交侵,余发愤 河 朔 ,起自 相臺 ,总髮从军,歷二百餘战。” 清 黄遵宪 《三哀诗》:“士生板荡朝,非气莫能济;国家有妖孽,尤贵养正气。” 董必武 《辛亥革命三十周年》:“缅怀先烈奋斗的艰辛,眷念中原板荡的沉痛,吾人纪念辛亥革命,吾人驱逐 日 寇到 鸭绿江 东之心将更坚强千百倍!”

基本含义
形容局势动荡不安,没有稳定。
详细解释
板荡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局势动荡不安,没有稳定的状态。它通常用来形容社会、政治或经济方面的动荡局势,表示一种不稳定、不安全的状态。
使用场景
板荡一词常用于新闻报道、评论文章以及对社会状况的描述中。它可以用来形容社会不稳定、政治动荡、经济不安等情况。例如,可以说“当前国际形势板荡不安,需要保持警惕”。
故事起源
关于“板荡”成语的具体故事起源尚无确切记载。但根据一些研究者的推测,这个成语可能来源于古代的舞蹈形式。在古代,人们在木板上跳舞时,由于木板的不稳定,舞者会感到摇摆不定,从而形成了“板荡”的比喻。
成语结构
板荡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板”是指木板,而“荡”表示摇摆不定。两个字的结合形成了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局势动荡不安。
例句
1. 最近社会上发生了很多不稳定的事情,整个城市都感到板荡不安。2. 这个国家的政治局势一直都很板荡,人民生活没有安定的保障。
记忆技巧
记忆成语可以通过与生活场景或个人经验结合来帮助记忆。对于“板荡”,可以想象站在一个不稳定的木板上,感受到摇摆不定的感觉,从而形象地理解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成语的知识可以帮助你扩展汉语词汇和文化的了解。可以通过阅读成语故事书籍、参加汉语学习班或使用在线资源来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成语的用法和意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个游乐园的过山车很刺激,让我感到板荡的感觉。2. 初中生:我们班级里的学习氛围一直不太好,感觉有点板荡。3. 高中生:最近社会上的新闻报道都是关于政治动荡和社会不稳定的,让人感到板荡不安。4. 大学生及以上:经济危机导致社会局势板荡不安,人们都在寻求稳定和安全的出路。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