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刮剗

拼音:

注音:

繁体:刮剗

基本解释

铲除。 宋 苏舜钦 《推诚保德功臣正奉大夫守太子少傅致仕上柱国开国公赐紫金鱼袋赠太子太保韩公行状》:“公既至,刮剗宿滞,去人所不便安者,又为兴起其利,未数月,一邑驩然从之。”

基本含义
形容言辞尖锐刻薄,伤人自尊。
详细解释
刮剗是由两个动词组成的成语,刮指刮削、刮割,剗指割伤、割破。这个成语形容人的言辞尖锐刻薄,像刮削或割伤一样伤害他人的自尊心。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人的言辞尖刻、伤人自尊的情况,特别是在争论、批评或争斗中。可以用于描述各种情境,例如社交场合、工作环境、学校等。
故事起源
《庄子·刻意》中有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因为嘲笑别人而被咒诅,他的舌头变成了刀刃,每次说话都会刮割别人。这个故事形象地描绘了刮剗的含义。
成语结构
动词+动词
例句
1. 他的言辞刻薄,总是刮剗别人的自尊心。2. 在辩论中,切勿使用刮剗的言辞,要尊重对方的观点。
记忆技巧
可以将“刮剗”这个成语与割伤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的舌头变成刀刃,每次说话都会割伤别人,从而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言辞相关的成语,如“锋芒毕露”、“言辞激烈”等,来扩展对言辞表达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说的话像刮剗一样,让我很伤心。2. 初中生:她的评论总是刮剗别人,没有人喜欢她。3. 高中生:在辩论比赛中,我们要注意避免使用刮剗的言辞,保持理性和尊重。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