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膺图

拼音:yīng tú

注音:ㄧㄥ ㄊㄨˊ

繁体:

基本解释

承受瑞应之图。指帝王得国或嗣位。 晋 潘岳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 子婴 面櫬, 汉祖 膺图。” 南朝 陈 徐陵 《皇太子临辟雍颂》:“皇运勃啟,膺图受命。” 北周 庾信 《周五声调曲·宫调曲二》:“膺图当 舜 玉,嗣德受 尧 琴。” 唐 韩愈 《永贞行》:“嗣皇卓犖信英主,文如 太宗 武 高祖 。膺图受禪登明堂, 共 流 幽州 鯀 死 羽 。” 清 谭嗣同 《仁学》二:“是以揖让为征诛,揭竿斩木为受籙膺图也。”

基本含义
指承受重任,肩负重担。
详细解释
膺图是由“膺”和“图”两个词组成的,其中,“膺”意为肩负,承担;“图”意为重任。膺图的含义是指承受重任,肩负重担。它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勇于接受重大责任的精神状态。
使用场景
膺图常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承担起重要的任务或责任。它可以用来赞美一个人的勇气和责任感,也可以用来提醒自己在困难时刻要勇于承担责任。
故事起源
膺图的故事起源于《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项羽与刘邦争夺天下的故事。当时,项羽与刘邦一起攻打秦朝,但在攻破咸阳后,刘邦迅速占领了大部分地区,而项羽却陷入了困境。项羽为了挽回局势,决定亲自率领大军攻打刘邦。他告诉士兵们,这是一次举世无敌的战役,是攻击刘邦的决定性战役,必须全力以赴。士兵们听后纷纷表示愿意承担重任,为项羽而战。从此,膺图一词便成为形容承担重任的成语。
成语结构
膺图的结构是“动词+名词”。其中,“膺”是动词,意为承受、肩负;“图”是名词,意为重任、责任。
例句
1. 他在危机时刻膺图而出,挽救了整个团队。2. 领导层需要有膺图精神,才能带领团队走向成功。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膺图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一幅地图前,肩负着重任,承担着责任,全力以赴。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膺图的基本含义。
延伸学习
膺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成语,学习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人重视责任感和勇气的价值观。除了膺图,还有许多其他有趣的成语可以学习,例如“蔚为大观”、“锦上添花”等等。通过学习成语,我们可以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能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交给我班长的职责,我一定会膺图而出,认真负责。2. 初中生:面对考试的压力,我觉得自己需要膺图,努力学习。3. 高中生:作为班级的学习委员,我要膺图担当,组织好学习活动。4. 大学生:毕业设计是我即将面临的重任,我一定会膺图而出,完成好自己的任务。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