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异致

拼音:yì zhì

注音:ㄧˋ ㄓ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亦作“异致”。不同情状;意趣不同。《魏书·礼志三》:“臣等闻先王制礼,必有随世之变;前贤创法,亦务适时之宜。良以世代不同,古今异致故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滍水》:“ 闞駰 曰:‘县有汤水,可以疗疾矣。’汤侧又有寒泉焉。地势不殊,而炎凉异致。” 清 谭献 《<明诗录>序》:“﹝ 刘基 ﹞摩天之刃,挥斥群贤,寻厥名篇,多在前代,《黎眉》一集,惨舒异致。” 鲁迅 《准风月谈·吃教》:“有宜于专吃的时代,则指归应定于一尊;有宜合吃的时代,则诸教亦本非异致。”

基本含义
指不同的原因或目的导致结果不同,行动和目标不一致。
详细解释
异致指的是由于不同的原因或目的,导致最终的结果或行动不一致。这个成语强调了行动和目标之间的差异,提醒人们在行动之前要慎重考虑目标和动机。
使用场景
异致常用于描述行动和目标不一致的情况,可以用来指责或批评某人的行为不符合他们声称的目标或原则。
故事起源
异致的故事起源于《孟子·离娄上》。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言论被广泛传播和引用。这个成语也体现了孟子关于人性和行为准则的思考。
成语结构
异致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可以用作动词或名词短语。
例句
1. 他口口声声说要保护环境,却从不主动参加任何环保活动,真是异致啊!2. 这个政府的行动和他们所声称的目标完全异致。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异致与行动和目标不一致的情况联系起来,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可以想象一个人走在两条不同的路上,一条是他声称的目标,另一条是他实际采取的行动,这种差异就是异致。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阅读更多的文学作品、新闻报道和社会评论来了解异致的使用场景和相关的话题。此外,还可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言行不一”、“口是心非”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说要早睡早起,但每天都迟到,真是异致。2. 初中生:老师经常强调要诚实守信,但我发现他有时说谎,这真是异致啊!3. 高中生:政府宣传节约用水,但却大量建设浪费水资源的项目,这完全是异致的表现。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