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萧放

拼音:xiāo fàng

注音:ㄒㄧㄠ ㄈㄤˋ

繁体:

基本解释

潇洒放浪。 明 杨慎 《射虎图为箬溪都宪题》诗:“细观逸跡逈不俗,气骨深隐形萧放。” 清 朱彝尊 《迈陂塘·题王咸中石坞山房图》词:“南归好,髣髴高居仙掌,栖贫儘自萧放。”

基本含义
形容人或事物举止自由、不拘束,不受拘束的状态。
详细解释
萧放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萧”指的是古代的一种乐器箫,而“放”则是指放松、解放。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人或事物的举止自由、不拘束,不受拘束的状态。它强调了自由自在、舒展自如的状态,与束缚、拘束相对立。在人际交往中,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形容一个人的性格开朗、不受拘束,充满自信和自由。在描述事物时,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形容事物的形态宽松、不受限制。
使用场景
1. 描述一个人的性格开朗、不受拘束的状态。例如:他是一个萧放的人,总是充满自信和自由。2. 描述事物的形态宽松、不受限制。例如:这幅画的线条萧放,给人一种自由的感觉。
故事起源
《后汉书·杨震传》中有一则故事。据说杨震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学者和官员,他在一次宴会上听到箫声,心情愉悦,随即写下了“萧放箫鼓”的诗句。这个诗句后来成为了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自由自在的状态。
成语结构
萧放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其中,“萧”是名词,指的是古代的一种乐器箫;“放”是动词,表示放松、解放的意思。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形容词短语,表示自由自在、舒展自如的状态。
例句
1. 他的性格萧放,总是能够轻松地融入任何场合。2. 这幅画的线条萧放,给人一种自由的感觉。3. 她的举止萧放,给人一种活泼的印象。
记忆技巧
1. 将“萧”与箫之间的联系记忆起来,箫是一种乐器,可以产生悠扬的声音,而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形容人或事物的举止自由、不拘束,与箫的音乐自由流动的特点相呼应。2. 将“放”与放松、解放的意思联系起来,这个成语强调了自由自在、舒展自如的状态,与放松、解放的意思相对应。
延伸学习
1. 学习其他与自由、舒展相关的成语,如“自由自在”、“纵横自如”等,扩展自己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2. 阅读相关的故事、文章,了解更多关于自由、舒展的文化内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在户外放风筝,感觉很萧放。2. 初中生:他的举止很萧放,总是能够自如地与人交流。3. 高中生:这幅画的线条很萧放,给人一种自由自在的感觉。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