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仗钺

拼音:zhàng yuè

注音:ㄓㄤˋ ㄩㄝˋ

繁体:

基本解释

手持黄钺,表示将帅的权威。引申指统帅军队。《三国志·吴志·孙坚传》:“古之名将,仗鉞临众,未有不断斩以示威者也。” 唐 杜甫 《北征》诗:“桓桓 陈将军 ,仗鉞奋忠烈。”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文臣改武》:“专征仗鉞,恩遇始终。”

基本含义
指依仗权势,凭借武力或权威来压迫、欺凌他人。
详细解释
仗钺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仗意为依仗、凭借,钺是古代帝王的仪仗之一,代表着权力和威严。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或团体利用自己的权势和武力来欺压他人,表达了对这种行为的批判和警示。
使用场景
仗钺常常用来形容那些以权势欺压他人、无视法律和道德的人或团体。可以用于讽刺或批评那些滥用权力、恃强凌弱的行为,也可以用于描述某些社会现象或政治事件中的不公和压迫。
故事起源
仗钺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据说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当时的秦始皇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采取了残酷的手段压制异己,并且通过武力和权势来控制全国。仗钺成语就是用来形容他的统治手段的。
成语结构
仗钺是由两个意义相关但不同的汉字组成的成语,通过结合这两个字的含义,形象地描述了一种以权势和武力来压迫他人的行为。
例句
1. 他是一个仗钺的官员,经常利用自己的权势来欺压百姓。2. 这个公司仗钺地垄断了市场,使其他竞争对手无法生存。3. 在这个国家,人们仗钺地剥夺了普通民众的权利和自由。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仗钺的形象与一个依仗权势、利用武力欺压他人的人物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可以想象一个拿着钺的人站在高处,用钺威胁和压迫着其他人,从而形象地理解和记忆这个成语的意义。
延伸学习
如果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秦始皇的统治和他的仗钺政策,以及其他类似的成语或故事。同时,也可以学习其他与权势、压迫相关的成语,如铁面无私、横行霸道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一个仗钺的学生,经常利用自己的权势来欺负其他同学。2. 初中生:这个班级里有一个仗钺的同学,他总是利用自己的权势来欺压其他同学。3. 高中生:这个社会上有很多仗钺的人,他们利用自己的权势和资源来压迫和剥削其他人。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