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拔篲

拼音:bá huì

注音:ㄅㄚˊ ㄏㄨㄟˋ

繁体:

基本解释

扫帚。《庄子·达生》:“ 开之 操拔篲以侍门庭,亦何闻於夫子!” 成玄英 疏:“拔篲,扫帚也。言我操提扫帚,参侍门户,洒扫庭前而已,亦何敢輒问先生之道乎!”

基本含义
拔篲是指拔起竹竿,用来比喻用力过猛或行动过度,引申为过度自信或过分自负。
详细解释
拔篲一词源于古代的竹竿,竹竿一旦拔起,就很难再放下,因此拔篲也指行动过猛,不加节制。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过于自信,自负而不顾一切地去行动,常常会带来不好的后果。
使用场景
拔篲一词多用于贬义,常用来批评那些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的人。比如,当某个人自负地做出决策而导致失败时,我们可以说他是拔篲。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提醒自己和他人不要过于自信,要保持谦虚和冷静。
故事起源
拔篲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这篇古代文献中。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做子罕的人,他自负地认为自己的力气很大,可以拔起一根篲竹。结果,他用尽全力也没有成功,这个故事成为了形容自负的典故。
成语结构
拔篲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拔”和“篲”两个字组成。其中,“拔”表示用力抬起或拔起,“篲”表示一种竹竿。
例句
1. 他太拔篲了,总是认为自己是最聪明的人。2. 别再拔篲了,你的决策已经失败了两次了。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想象一个人用力拔起一根竹竿的形象来记忆这个成语。同时,可以联想到拔篲的意思,即过度自信或过分自负的行为。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拔篲有关的成语,如拔山扛鼎、拔苗助长等,了解其含义和使用场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是个很拔篲的人,总是不听老师的话。初中生:我们班上有个同学很拔篲,总是认为自己最聪明。高中生:别再拔篲了,你的计划已经失败了两次了。大学生:他太拔篲了,总是自以为是地做决策。成年人:不要再拔篲了,你的自信已经让你失去了很多机会。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