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植数节

拼音: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植数节 - 概述

3月12日是植树节,许多地方的一些官员又要汇报植树的数目,然而年年都种了许多树,年年都是成绩斐然,但现实中我们身边的树木增加并不多,北方的沙尘暴也不减少,其实就是我们一些地方,领导官员的植树成绩,只看植树数量,不看成活的树有多少,如果植树节也成了炫耀政绩的载体和工具,植树节的本来意义无疑就落空了。

产生原因

每年3月12日,打开电视机或翻开报纸,随时都能看到关于植树造林的报道,甚至各级政府编发的简报上也少不了各单位上报的数字:林业部门上报农民开荒植树造林多少亩;机关上报领导干部带头植树多少棵;团委、妇联上报团员、妇女植树多少面积,从数字上看国民的绿化意识正在逐步提高。

有些地方上报的数字却令人怀疑,某地机关干部在路旁、渠边植树造林的报道见诸报端;可是到了今年3 月初,该地机关干部在路旁、渠边植树造林的文章又见报纸。同一地点,同一内容,不同的是数字比去年更大,参加植树的人数比去年更多,这就不免让人生出疑问:年年都在一个地方植树,树都栽到哪里去了?

有些地方的领导一听上级讲植树造林,就提前做表面文章,专门选择一些比较显眼的路旁、渠边,运来树苗,插上红旗,请来几位主要领导,架势一摆,铁锹一拿,结果报纸上见名、电视上见影。

植树造林的“雷声”一阵比一阵大,至于是否“下雨”那就另当别论了。如从某地近10年上报的植树造林数字看,足足可以成为一个“人工森林”。可是该地却年年植树不见树,植树节变成了“植数节”。

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改变把植树作为做“官样文章”的手段,使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真正成为国民的自觉意识、自觉行动。

官僚现象

2008年各市往河北省报的造林数字是328万亩,经过实地核查,实际只有160万亩,仅是上报数字的49%。在日前召开的全省林业工作会议上,河北省林业局局长自揭其短,少种树、多报数,下级报数字,上级不核实,成了林业战线一种特有的官僚主义现象。

每年春季开始的植树高潮,用一些老百姓的话讲,又像在“植数”。不信,把这么多年来各地公开发布的植树量加起来,估计全国都找不到再能种下树的地方了。但实际上我们的森林覆盖率仍“高居”世界下游。河北省自揭其短,实际植树不足上报数字的一半,勇气可嘉,那么全国其他地区都实报实销吗?如果把这些水分数字加在一起,该不该令人震惊!

措施

1、植树要落到实处,“植数”很简单,植树难;然而植树也不难,成活最难。树种到地里山上,不光是种了一个数、一棵树,更得长成一片荫才行,否则便失了植树的意义。

2、保证成活率,只管种,只管在植树节期间种,不管成活率,即使上报的是真实的植树数字,也有形象工程之嫌。

3、不能只注重形象工程,要整体合理规划、合理分配资源,植树是为子孙后代打算,不能搞成形象工程。

4、逐步完善相应的监督体系,层层监督落实,近些年相关法规很完备了,人们的护绿养绿意识也有很大提高,但是光有法规、光有群众的意识,远远不够,必须得有完备的核查处罚体系相配套。

5、要在本质上克服官僚现象,而一种特有的官僚主义现象的产生,正是因为这一环节的缺失,报多报少一个样,多报可能还有奖,谁不往多里汇报呢?

基本含义
植数节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计算数目,合理安排”。
详细解释
植数节是由“植数”和“节”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植数”指的是数目的计算,而“节”表示合理安排。植数节的含义是指合理计算数目,进行合理安排,不浪费资源。
使用场景
植数节常常用于教育和生活中,强调合理规划和节约使用资源的重要性。可以用于教育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合理使用资源,也可以用于提醒大家在生活中不浪费粮食、水等资源。
故事起源
植数节的故事起源于古代中国。相传,有一个叫做张仲景的医学家,他非常珍惜草药资源,因此在使用草药时总是非常节约。一次,他遇到了一个伤寒病人,需要使用大量的草药才能治愈。张仲景非常犹豫,因为他担心使用太多的草药会导致草药的短缺。最终,他决定使用合理的数量的草药治疗病人,成功地治愈了病人。这个故事传承下来,植数节也因此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成语。
成语结构
植数节是一个四字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一个词语,共有四个汉字。
例句
1. 我们要养成植数节的好习惯,不浪费粮食和水资源。2. 学生们在考试前要植数节,合理安排时间,不要熬夜复习。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植数节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是一个园艺师,需要合理安排植物的数量和位置,以保证它们能够良好地生长。这样,就能够记住植数节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关于资源节约和合理规划的知识,了解如何在生活中更好地实践植数节的理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植数节,不乱扔垃圾。2. 初中生:我们要植数节,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时间。3. 高中生:我们要植数节,不浪费水和电。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您有所帮助!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