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重农

拼音:zhòng nóng

注音:ㄓㄨㄙˋ ㄋㄨㄙˊ

繁体:

基本解释

重视农业。 中国 历史上以农业为国家根本大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 明 张居正 《再乞酌议大阅典礼以明治体疏》:“又自皇上御极以来,如耕耤以示重农之意,视学以彰崇儒之美,一二大典礼皆已次第举行。” 章炳麟 《訄书·明农》:“租税出於穀,穀出於力耕,力耕出於重农,是为知本。” 胡寄窗 《中国经济思想史》上册第九章一:“ 李悝 首先提出重农思想,也是 春秋 后期商农并重向 战国 后期农本商末思想过渡的代表思想。”

基本含义
重视农业,注重农民的地位和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详细解释
重农是指重视农业的发展,强调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和农民的地位。这个成语源于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的特点,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农民是社会的中坚力量。重农意味着政府和社会应该关注农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护,以确保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使用场景
重农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一个国家或组织重视农业的发展,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改善农民的生活和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它也可以用来鼓励人们重视农业,关注农民的权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故事起源
重农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二十二年》中。故事讲述了昭公对待农民的态度和政策。昭公认为农民是国家的根基,决定了国家的财富和稳定。他积极推动农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农民的政策,使国家繁荣富强。因此,重农成为了一个正面的词语,代表了政府关注农业和农民的态度。
成语结构
主语 + 动词 + 宾语
例句
1. 政府提出了重农政策,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2. 这个国家非常重视农业,农民的地位得到了提升。
记忆技巧
可以将“重农”与“重金”进行对比,用来帮助记忆。重金表示重视金钱,而重农表示重视农业。通过对比这两个词语的不同,可以更容易记住“重农”的含义。
延伸学习
了解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的历史背景,深入了解农业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和地位,可以进一步理解和应用“重农”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们应该重农,多种植蔬菜来保护环境。中学生:政府提出了重农政策,希望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学生:我们应该重视农业的发展,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支持和投资。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