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选牒

拼音:xuǎn dié

注音:ㄒㄨㄢˇ ㄉㄧㄝ ˊ

繁体:

基本解释

(1).推荐官吏的公文。《宋书·王景文传》:“去五月中,吾病始差,未堪劳役,使卿等看选牒,署竟,请敕施行。”《南史·王繢传》:“ 齐武帝 为抚军,吏部尚书 张岱 选 繢 为长史,呈选牒, 高帝 笑曰:‘此可谓素望。’”
(2).委任。《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二年》:“及罢 軾 湖州 ,差职员追摄。既而帝批令御史臺,选牒朝臣一员乘驛马追摄。”

基本含义
指在选拔、评选中,用牒子表示所选的人或物。
详细解释
选牒源自于古代选拔官吏的制度。当时,选拔官吏的方法是将候选人的姓名等信息写在牒子上,然后进行评选。选牒这个成语的含义就是通过牒子来表示所选的人或物。
使用场景
选牒这个成语可以用于描述选拔、评选、选拨等情境。比如在招聘、选拔干部、评选奖项等场合,可以使用选牒来表示所选的人或物。
故事起源
古代中国在选拔官吏时,常常使用选牒的方式。根据史书记载,选牒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当时,朝廷需要选拔有才能的人来担任官职,于是就采用了选牒的方法进行选拔。这种方法在后来的历史上也被广泛应用。
成语结构
选牒这个成语由两个字组成,其中“选”表示选择,“牒”表示牒子,即写有姓名等信息的木牌。
例句
1. 在选拔干部的过程中,我们要公正地使用选牒来评选合适的人选。2. 这次比赛的评选结果将通过选牒的方式公布。
记忆技巧
可以将选牒的“选”字与选择联系起来,将“牒”字与牒子联系起来,这样有助于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了解古代中国的选拔官吏制度,以及其他相关的成语,如“挑三拣四”、“抽丁拔一”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通过选牒的方式选择了我们班的代表。2. 初中生:学校举行了一次选美活动,最后通过选牒选出了冠军。3. 高中生:大学录取时,学校会根据考生的成绩使用选牒来决定录取与否。4. 大学生:社团招新时,我们会使用选牒来选择新成员。5. 成年人:公司举行了一次评优活动,通过选牒评选出了优秀员工。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