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浮诞

拼音:fú dàn

注音:ㄈㄨˊ ㄉㄢˋ

繁体:

基本解释

(1).虚妄荒谬。 唐 孔颖达 《<周易正义>序》:“其 江 南义疏,十有餘家,皆辞尚虚玄,义多浮诞。”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南园香山》:“然其间率多浮诞之语。” 清 褚人穫 《坚瓠十集·放生池记》:“疾时文浮诞,痛仰士子,遂失众心。”
(2).轻浮放荡。《朱子语类》卷一三六:“ 东晋 时所用人才皆 中州 浮诞者之后。”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三·朱子论苏王》:“其徒若 秦观 、 李荐 ,皆浮诞轻佻,士类不齿。”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迨至 正始 之际,一二浮诞之徒,骋其智识,蔑 周 孔 之书,习 庄 老 之教,弃礼法而崇放达,竞风流而尚虚无。”

基本含义
虚假、虚幻、不真实
详细解释
浮诞指虚假、虚幻、不真实的样子或事物。形容言行不真实、虚伪。
使用场景
可以用来形容人的言行不真实,也可以用来形容事物的虚假。
故事起源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中有一则故事。相传曹操在平定黄巾之乱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派人在城门上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天子之命,诏曹公作丞相”八个大字。有一天,曹操路过城门时看到这块石碑,心生一计,将其中的“丞相”两个字用水泥粘上,使之变成了“天子之命,诏曹公作相”六个字。当有人问起时,曹操故意回答说:“这是天子的旨意,我只能担任相位,不能担任丞相。”这样一来,曹操巧妙地消除了一些对自己的忠诚者的威胁。后来,人们用“浮诞”来形容曹操的虚伪行为。
成语结构
浮诞是一个形容词的结构,由两个形容词组成。
例句
1. 他的承诺总是浮诞不实,不可相信。2. 这个广告宣传太浮诞了,根本不符合实际。
记忆技巧
可以将“浮诞”与“虚浮”相联想,两者都有虚假、不真实的意思。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与虚假、虚伪相关的成语,如“伪善”、“虚伪”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笑容看起来浮诞不真实。2. 初中生:这个政客的演讲充满了浮诞的承诺。3. 高中生:他的行为浮诞虚假,不值得信任。4. 大学生:这个电视剧中的情节太浮诞了,不符合现实。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