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ùn zhì
注音:ㄉㄨㄣˋ ㄓㄧˋ
繁体:
详细解释
顿遟是由“顿”和“遟”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顿”意为停顿、暂停,表示行动的中断;“遟”意为耽搁、延误,表示行动的迟缓。顿遟指行动迟缓,停滞不前,形容事物发展缓慢,进展不顺利。
使用场景
顿遟常用于形容工作、学习、事业等方面的进展缓慢,或者形容一个人的思维、行动迟缓,缺乏决断力和行动力。也可以用来形容时机的错失,导致事情没有及时完成或者错过了好的机会。
故事起源
《左传·僖公二十一年》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齐国的大夫季文子与管仲的对话。季文子问管仲说:“士有顿遟者,何也?”管仲回答说:“人有顿遟者,不知所争。”这个故事中,季文子问管仲为什么有人行动迟缓,管仲则回答说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争取什么。后来,人们就用“顿遟”来形容行动迟缓、停滞不前的状态。
例句
1. 他的工作一直顿遟不前,没有什么进展。2. 由于资金问题,项目进展一直顿遟,无法按计划完成。
记忆技巧
可以将“顿遟”与行动迟缓的状态联系起来。可以想象一个人在行走时突然停下来,然后又缓慢地继续前进,形成一个行动迟缓的画面。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顿遟相关的成语,如“停滞不前”、“进退维谷”等,以丰富词汇量并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写作业的时候总是顿遟,老师常常催我赶快完成。2. 初中生:我在学习英语的时候遇到了很多困难,进展一直顿遟。3. 高中生:我参加的社团活动计划一直顿遟,没能按时举办。4. 大学生:我在找实习机会的时候遇到了很多阻碍,进展一直顿遟。5. 成年人:我一直想要提升自己的技能,但是因为工作忙,学习计划一直顿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