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缟带

拼音:gǎo dài

注音:ㄍㄠˇ ㄉㄞˋ

繁体:

基本解释

(1).犹缟紵。 唐 韩愈 《县斋读书》诗:“投章类縞带,佇答逾千金。” 前蜀 韦庄 《再用前韵和薛先辈见寄》:“既闻留縞带,詎肯掷蓍簪。”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跋》:“宛乎縞带之欢,允矣敦槃之盛,此交际之可记者也。”参见“ 縞紵 ”。
(2).白色生绢带。朴质之衣饰。泛指学子之服。《礼记·玉藻》:“居士锦带,弟子縞带。” 孔颖达 疏:“弟子縞带者,用生縞为带,尚质也。” 清 钮琇 《<觚賸>自序》:“初垂縞带,便学长吟。”
(3).用以比喻雪或河流。 唐 韩愈 《咏雪赠张籍》:“随车翻縞带,逐马散银盃。” 元 许谦 《西山万象亭》诗:“百里江流縈縞带,满城居室比鱼鳞。”

基本含义
指白色的丝绸带子,用来表示服丧或者哀悼。
详细解释
缟带是古代表示哀悼的一种礼仪,常用白色丝绸制成。缟带作为一种象征,代表着对逝者的深深怀念和悼念之情。
使用场景
缟带常常用于悼念逝者,表示对逝者的哀思和怀念。在丧事中,人们会佩戴缟带以示哀悼。
故事起源
缟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根据传说,在古代有一个叫做孔子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母亲去世后,他非常伤心,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他将自己的衣服撕成了碎片,用来制作缟带。他佩戴着这些缟带,向世人展示了他对母亲的深深哀思。
成语结构
缟带是一个名词,由两个字组成。
例句
1. 我们都佩戴着缟带,向逝去的先人致以最深切的哀思。2. 在孔子的墓前,人们纷纷献上缟带,表示对他的崇敬和怀念。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想象自己佩戴着一条白色的丝绸带子,代表着对逝去的人的哀思和怀念。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哀悼和丧葬相关的成语,可以加深对中国文化和传统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农历七月的时候,看到很多人佩戴缟带,我问妈妈,她告诉我是为了悼念逝去的人。2. 初中生:那次葬礼上,我看到很多人都戴着缟带,我心里非常难过,因为我知道他们在哀悼逝去的亲人。3. 高中生:在历史课上,老师讲到孔子佩戴缟带悼念母亲的故事,我觉得这种表达哀思的方式很有意义。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