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ì kuài
注音:ㄗㄧˋ ㄎㄨㄞˋ
繁体:
详细解释
指自己感到羞愧,自惭形秽,认为自己不如别人。
使用场景
可以用于自我批评、自我反省的场合,表达对自己的失误、不足之处表示惭愧和自责。
故事起源
《周易·系辞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日月行于苍穹之上,百谷王于地下之中。行健不息,厚德载物,日月运行,其道无穷,其用无穷,而民众之所以能胜任各种工作,顺利地进行各种活动,皆因天地日月之气的运行不息,而君子应该效法天地日月,不断地自强不息,不断地厚德载物。君子在看到天地日月之气的运行不息时,自然会感到自己的能力和道德修养远远不如天地日月,就会自愧不如,自惭形秽。”自郐即源于此。
例句
1. 他在比赛中犯了一个低级错误,事后他感到自郐不已。2. 面对别人的成功,我感到自郐,觉得自己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记忆技巧
可以将“自郐”与“自愧”进行联想,它们的意思相近,都表达了自己感到羞愧、自责的情绪。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相关成语,如“自惭形秽”、“自愧弗如”等,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考试中得了个倒数第一的名次,感到自郐,下次要努力提高成绩。2. 初中生:老师批评了我的不认真学习,我感到自郐,决心改正错误。3. 高中生:面对同学们的优秀成绩,我感到自郐,意识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努力改进。4. 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犯了一个低级错误,我感到自郐,决心从中吸取教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