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自作聪明

拼音: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zì zuò cōng míng ㄗㄧˋ ㄗㄨㄛˋ ㄘㄨㄙ ㄇㄧㄥˊ

自作聪明(自作聰明) 

自以为聪明而擅作主张。语本《书·蔡仲之命》:“无作聪明,乱旧章。”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四:“苟自作聪明,而不取众长,欲治通之成,不可得也。” 清 陈田 《明诗纪事辛籤·曹学佺》:“作诗如书者、画者……必藉师承指教而后当家,若自作聪明,虽极奇别,终是外道。” 毛泽东 《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许多同志,不注重和不善于总结群众斗争的经验,而欢喜主观主义地自作聪明地发表许多意见,因而使自己的意见变成不切实际的空论。”

基本含义
自以为聪明而不听他人的意见或建议。
详细解释
自作聪明指的是一个人自以为聪明而不愿听取他人的意见或建议。这种行为常常因为自信心过高或自负而产生,导致对问题的判断和处理出现错误。
使用场景
自作聪明常常用于批评那些不肯接受他人意见的人,以及那些自以为是的人。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警示人们要谦虚谨慎地对待问题,不要过于自信而忽视他人的智慧和经验。
故事起源
关于自作聪明的故事有很多,其中一个著名的故事是关于战国时期的智者庄子。庄子曾经在一个村庄里教授学问,有一个自以为聪明的人前来请教,并要庄子给他一些指导。庄子看出这个人心胸狭窄,自负自大,便给了他一个实验:庄子用一只手捧着一只鸟,问这个人鸟是活的还是死的。这个人想要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便回答说:“鸟是死的。”庄子微笑着说:“鸟是活的。”庄子的意思是,如果他说鸟是活的,那么这个人可以用力捏死鸟,证明他的话是错的。如果他说鸟是死的,那么庄子可以松开手,让鸟飞走,也证明他的话是错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自作聪明只会让人陷入困境,而谦虚和接受他人的意见才是明智之举。
成语结构
自作聪明是一个四字成语,其中“自作”表示自己做出来,而“聪明”表示聪明才智。整个成语的结构比较简洁明了,容易理解和记忆。
例句
1. 他总是自作聪明,从不听取别人的建议。2. 别自作聪明,好好听听老师的教导。3. 这个项目失败了,完全是因为他自作聪明,不肯听取团队的意见。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记忆成语“自作聪明”:1. 创造一个与自己自以为是的人相关的故事,让故事中的人因为自作聪明而遭遇尴尬的情况。2. 将“自作”与“聪明”这两个词联系起来,形象地想象一个人自己做出了聪明的事情,却因为自大而失败的场景。
延伸学习
学习成语“自作聪明”之后,可以进一步学习与之相关的成语,如“自以为是”、“独断专行”等,深入了解这些成语的含义和用法,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自作聪明地认为自己可以一个人完成作业,结果却写错了很多题目。2. 初中生:他总是自作聪明,不听取老师的建议,结果在考试中表现不佳。3. 高中生:她自作聪明地决定放弃大学入学考试,却没有考虑到未来的就业问题。4. 大学生:他在团队项目中自作聪明,不肯听取组员的意见,导致整个项目失败了。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