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鱼鳞

拼音:yú lín

注音:ㄧㄩˊ ㄌㄧㄣˊ

繁体:

基本解释

(1).鱼身上的鳞片。《楚辞·九歌·河伯》:“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闕兮朱宫。” 王逸 注:“言 河伯 所居,以鱼鳞盖屋。” 南朝 梁 王筠 《春日》诗:“风生似羊角,云上若鱼鳞。” 徐朝夫 《孤鹜》:“有的干脆说:鱼鳞也没吃过一片!”
(2).鳞次,依次相接。《墨子·备蛾傅》:“荅广丈二尺,□□丈六尺,垂前衡四寸,两端接尺相覆,勿令鱼鳞三。” 孙诒让 间诂:“言为荅之法,以木两端相衔接,以尺为度,不可鳞次不相覆也。”《汉书·刘向传》:“今 王 氏一姓乘朱轮华轂者二十三人,青紫貂蝉充盈幄内,鱼鳞左右。” 颜师古 注:“言在帝之左右,相次若鱼鳞也。” 北周 庾信 《温汤碑》:“ 秦皇 餘石,仍为雁齿之阶; 汉武 旧陶,即用鱼鳞之瓦。” 宋 梅尧臣 《和吴冲卿元会》:“殿前冠剑鱼鳞立,东风入仗旗脚迴。” 章炳麟 《沉荩哀辞》:“块抱关于大别兮,龙蛇虎豹坌沓而鱼鳞。”
(3).引申为依次,一个接一个地。 宋 叶适 《送郑虞任赴京西检法官》诗:“事繁丝唾乱,神静鱼鳞理。”
(4).古代兵阵名。即鱼丽阵。 唐太宗 《<帝范>序》:“躬擐甲胄,亲当矢石,夕对以鱼鳞之阵,朝临以鹤翼之围。”
(5).比喻水面细碎的波纹。 唐 白居易 《早春西湖闲游》诗:“小桥装雁齿,轻浪甃鱼鳞。”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中:“眼看江水成秋色,吹到鱼鳞是断云。”
(6).借指鱼鳞状的云。 宋 梅尧臣 《春晴对月》诗:“云扫鱼鳞静,天开桂魄清。”《花月痕》第五回:“﹝ 痴珠 ﹞便提起笔,另行将那段末数联誊出,是:彩云三素,忽散鱼鳞;宝月一奩,旋亏蟾魄。”
(7).借指瓦片。 宋 陆游 《村舍》诗:“新墙拆龟兆,疎瓦断鱼鳞。”《花月痕》第八回:“阁分三层,上层左临试院,万片鱼鳞,右接东城,一行雉堞。”
(8).代称鱼。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囚笼中的小鸟还想飞返山林,豢池中的鱼鳞还想逃回大海。”

英文翻译

1.fish scale; mackerel scale; scale

基本含义
鱼的鳞片。比喻事物的细小部分。
详细解释
成语“鱼鳞”源于鱼类身上的鳞片,意指事物的细小部分。它常用来形容事物的数量众多,或者形容事物的细节之处。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事物的细微之处,比如人们常说的“千军万马”、“星罗棋布”等。
故事起源
成语“鱼鳞”的故事起源于古代的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一位农夫在河边钓鱼,他的鱼钩上钓到了一条鱼,但是鱼的身上只有几片鳞片。农夫对这几片鳞片非常感兴趣,因为他想知道鱼的身上到底有多少鳞片。于是他决定将这几片鳞片拿回家仔细数数。结果他发现,鱼的身上的鳞片有整整一大袋,多得数不清。从此以后,人们用“鱼鳞”来形容事物的数量众多,或者形容事物的细节之处。
成语结构
主体部分为“鱼鳞”,没有修饰部分。
例句
1. 这个地方的游客真是鱼鳞密布,人山人海。2. 这篇文章的细节处理得非常好,如鱼鳞般清晰。
记忆技巧
可以将“鱼鳞”这个成语与鱼的身上的鳞片联系起来,想象鱼的身上有很多很多的鳞片,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鱼相关的成语,比如“鱼贯而入”、“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鱼鳞一片,好多好多。2. 小学生:这个花园里的鱼鳞真多,有好多条鱼。3. 初中生:这个地方的游客真是鱼鳞密布,人山人海。4. 高中生:这篇文章的细节处理得非常好,如鱼鳞般清晰。5. 大学生:这个公司的员工如鱼鳞般多,组织架构复杂。希望这个关于“鱼鳞”的学习指南对你有帮助!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