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ǎ ér jìng zi
注音:ㄅㄚˇ ㄦˊ ㄐㄧㄥˋ ㄗㄧ
繁体:
基本含义
比喻对别人的缺点、错误等非常敏感,一有机会就抓住对方的破绽。
详细解释
靶儿镜子由“靶儿”和“镜子”两个词组成。“靶儿”指的是射击的目标,比喻人的缺点、错误等;“镜子”指的是反射光线的物体,比喻人的眼睛。成语的意思是把对方的缺点、错误当成是自己的眼睛,一有机会就抓住对方的破绽,不放过任何批评和指责的机会。
使用场景
在批评、指责或挑剔别人的时候使用这个成语,表达自己对对方的缺点非常敏感,时刻警惕并抓住对方的破绽。
故事起源
相传,中国古代有一位名叫董仲舒的学者,他非常善于挑剔别人的缺点。一次,董仲舒参加宴会时,发现宴会上的一位宾客的袖子有一个小破洞,于是他立刻指出来,让那位宾客非常尴尬。从此之后,人们就用“靶儿镜子”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善于挑剔别人缺点的人。
成语结构
主体部分为“靶儿”,修饰部分为“镜子”。
例句
1. 他是个靶儿镜子,别人一有缺点他就能看出来。2. 她的眼睛就像靶儿镜子一样,总是能找到别人的错误。
记忆技巧
可以将“靶儿镜子”想象成一个人手持镜子,时刻准备抓住别人的破绽,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与挑剔、批评相关的成语,如“吹毛求疵”、“一丝不苟”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妈妈是靶儿镜子,她总是能发现我做作业的错误。2. 初中生:老师是个靶儿镜子,他总是能找到我们的不足之处。3. 高中生: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而不是成为彼此的靶儿镜子,批评和指责只会伤害彼此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