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注音:
繁体:
菜篮子综合症-概述
2010年8月中国36个大中城市重点监测的食用农产品价格比前上涨0.3%,是连续第6周上涨,网民们纷纷发贴诉说物价上涨之害,城里人说物价涨了坑了城市居民,富了农村群众;农村人说物价涨了,种啥养啥都赔本,物价上涨不只伤害了农村群众,伤害了城市居民,物价上涨严重伤害的是政府的公信力,粮价涨了,粮农未曾得到多少实惠,肉价回升了,猪农也未尝到甜头,蒜价涨了,蒜农依旧未实现增收。这就是物价上涨下农村的真实情况。
涨价现象
1、农产品涨价有着多重因素,生产资料普遍上涨导致生产成本提高,易储存的小宗农产品涨价还疑有游资炒作的原因,抑制价格上涨的根本措施是要发展生产。事实上近年来中国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市场上商品供应充足,对物价稳定的贡献着实不小,此外抑制物价上涨,管理通胀预期仍须多渠道谋求解决。
2、不论是从网络舆情还是从市场反映,都不难发现这一轮物价涨势汹汹。这种涨幅更是通过国家的权威数据得以证实: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节节攀升”,2010年7月、8月、9月、10月连续数月创新高,10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更是高达10.1%;2010年11月上旬,中国36 个大中城市18种主要蔬菜平均批发价格比年初上涨11.3%,比2009年同期上涨62.4%。蔬菜价格在10月份上涨31%居八大类商品价格涨幅榜首位之后,涨势依旧延续。
3、菜米肉蛋油齐刷刷涨价,往市场走一圈,尽管物价有涨有落,但从总体看上涨趋势已比较明显,尤其是农产品和食品类这些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物品都搭上了涨价这班车。据农业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网”最新监测,上周全国食用油、水果、鸡蛋等价格普涨,气候因素、生产成本是带动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涨价因素
1、农产品涨价有着多重因素:如不可避免的天灾导致减产,从而“物以稀为贵”;生产资料普遍上涨导致生产成本提高,造成农产品价格上涨;另外像绿豆、生姜、大蒜这样易储存的小宗农产品涨价还疑有游资炒作的原因。
2、农产品价格上涨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尤其应注意,从2003年以来农产品价格呈现出轮番上涨的态势。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此前表示,农产品价格由于土地、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会是一个长期的上涨趋势。而这种长期上涨的趋势则被认为是“通过涨价可以使长期被低估的农产品回归价值”。
3、居民消费指数持续向上是一种“内外夹击”的多因综合症,既有国内市场成本上升推动和货币超发的影响,也有来自国际市场输入型通胀的作用。
4、2010年全国夏收小麦依然实现连续七年增产,各地市场价格均不同程度高于国家最低收购价,尽管小麦增产价高,但生产成本上涨更快,农民增收有限,小麦增产的部分是成本增加所所致。
生活影响
1、现在农村很少有人养猪,饲料等成本价格涨得翻了一番多,所以养猪不挣钱,一年下来基本上是白忙。肉价贵,贵在贩卖过程中,因此养猪行内有“养猪的不如贩猪的”之说。
2、有着“中国大蒜之乡”山东省金乡县的大蒜收储价格已经到逼近了每市斤7元的价格,目前蒜农手中的大蒜已经很少,尚未入库的大蒜大部分都囤积在大大小小的蒜贩子手中。近期价格的暴涨,更大程度上是二、三道贩子惜售所致,对蒜农增收并无太多促进作用。
3、粮价涨了,粮农未曾得到多少实惠,肉价回升了,猪农也未尝到甜头,蒜价涨了,蒜农依旧未实现增收。这就是物价上涨下农村的真实情况。
4、物价上涨就是基本生活消费品价格的飞涨。其中的食品以及水电等服务性消费等,是城市居民每天必须的“刚性”消费,直接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质量。工薪阶层可谓一日三餐都需要消费。面对物价上涨,已经N年未涨工资的公务员群体、行政事业单位等工薪阶层的生活已经是捉襟见肘。“什么都涨了,就是工资不涨”,是许多双就业家庭都难以承受的生活重压。
5、重庆、成都、昆明、南宁、武汉、长沙、郑州、西安、沈阳等国内二线城市5—10年房价将进入“万元”时代,相比五、六年前的房价,诸多二线城市的房价几乎都翻了一番。因为一线城市房市泡沫化高、投资风险大,许多的投资热钱已经进入安全度和投资回报率较高的二三线城市,促进了二三线城市房价的急剧上涨。
面临压力
1、日常刚性支出价格飞涨,是在挑战城市居民的“抗击打”底线,也许等不到主裁判喊停,脆弱的城市居民们,已经被物价上涨的重拳击倒在生活的拳击台上。而房价的急剧上涨,则还要让已经倒在地止的城里人继续“被按在地上一层层地揭皮”。
2、此前有专家表示除恢复性上涨因素外,个别行业协会和企业的不正当价格行为加剧了食品价格的上涨,转嫁成本增支压力;少数企业和经营者串通涨价、合谋涨价;有的企业趁机哄抬价格,这些行为都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对价格上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物价上涨,严重破坏了社会和谐,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政府形象。有的群众质疑,政府连蒜价都调控不了,还谈什么调控房价?稳定市场?而有些地方甚至将物价局戏称为“涨价局”。
4、物价监管是政府应尽之职,面对物价迅猛上涨,执政者理当保持警醒并有所作为。因为物价上涨不只伤害了农村群众,伤害了城市居民,归根结底,物价上涨伤害最严重的是政府的公信力。
现象剖析
1、尽管人们对于过去15年来“高增长、低通胀”的低物价时代有一种依依不舍的心情,从经济学常识看,再回到过去的低物价肯定已不可能。因为中国经济依傍的基础是全球化,从中国发展的现实看,中国也面临着从劳动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劳动力价格和资源要素价格已是不可遏阻的趋势。在此情势下物价的水涨船高就是必然。
2、历史表明没有一个市场经济国家价格的稳定是通过政府直接干预价格来做到的。因此中国政府行政干预物价的做法只是暂时的调整性措施。归根结底,政府只有综合利用财税、金融、贸易等一揽子调控举措,才能使物价走向和市场发展相平衡,舒缓通胀压力。
3、对于金融业来说,为“菜篮子”减压,乃是关注民生的具体体现,2009年以来以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为重点,银行业、保险业等金融机构都积极主动地为“菜篮子”工作提供有效金融支持。
应对措施
1、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强和改进了对生猪生产发展的信贷支持:加大了生猪产业链各环节的信贷投放;改进了不同贷款需求主体的服务方式;在资金上大力扶持受灾养殖场(户)恢复生产能力。保险业也全面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顺利地开展了奶牛、能繁母猪、棉花生产等农业政策性保险业务。此外银行业金融机构还建立了同农业担保、农业保险机构的持续、健康的合作机制,加强与担保机构和保险机构的合作,在积极扩大生猪生产类贷款的担保保险范围的基础上,有效地分散和降低了贷款风险。
2、物价上涨压力依然很大,金融业应在正确处理好自身经济效益和履行社会责任的关系的同时,积极响应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号召,及早部署,进一步抓好金融支农的工作,为平抑物价、缓解生猪等“菜篮子”商品供求矛盾做出积极贡献。
3、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多项措施,从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两方面“双管齐下”,缓解国内致使物价上涨的多重压力,提升政府治理通胀的驾驭能力。要全面认识货币政策、汇率政策和资本流动三者的内在联系,统筹处理银行利率调整与汇率改革间的关系,在引导国内资本合理流动的同时,也要防止国外短期投机资本大量流入引起的流动性过剩风险。
4、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收入分配制度、资源能源价格机制等改革要采取渐进方式,减缓叠加效应。要引导企业转型和产业升级,增强消化高成本的能力,防止生产成本的大幅上升所造成的物价过快上升。当前要拓宽民间投资渠道,引导大量富余的社会资本和新增信贷流向实体经济,缓解潜在的通胀压力。政府要合理引导通货膨胀的心理预期,防止搭车涨价和乱收费推高通货膨胀,避免物价高涨引起经济剧烈振荡和心理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