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别房

拼音:bié fáng

注音:ㄅㄧㄝ ˊ ㄈㄤˊ

繁体:

基本解释

(1).正房以外的房子。《汉书·扬雄传上》“不如襞而幽之离房” 唐 颜师古 注:“离房,别房也。”
(2).指妾。 明 何良俊 《世说新语补·惑溺》:“ 谢太傅 刘夫人 性忌,不令公有别房。”

基本含义
指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和争执。
详细解释
别房源自于《史记·项羽本纪》中的故事。战国时期,项羽与刘邦争霸天下,刘邦派刘敬为使者去劝降项羽。刘敬到达项羽的营帐后,项羽正与部将们一起喝酒。刘敬进来后,项羽问他有什么事,刘敬回答说:“我奉刘邦之命,劝降大王。”项羽听后大怒,拔剑在地上划了一条线,说:“你过了这条线,就是我,你过不了这条线,就是刘邦。”刘敬见状,立即拔腿跨过线来到项羽的身边,说:“我是刘敬。”项羽闻言大笑,称赞刘敬有胆量,没有被线所限制,从而取消了将其处死的命令。从此,别房成为了形容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和争执的成语。
使用场景
别房多用于描述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和争执,特别是在政治、商业等领域。也可以用来形容两个对立的势力之间的斗争。
故事起源
别房的故事起源于中国战国时期的历史,具体来自于《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一段故事。
成语结构
别房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别”是动词,表示划分或分开;“房”是名词,表示房屋或住所。
例句
1. 这两个政党之间的斗争已经演变成了一场别房战。2. 在商业竞争中,别房是常见的现象。3. 这个国家的政治局势一直处于别房状态。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别房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两个人在一间房子里争吵不休,彼此争斗不止,形成别房的场景。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战国时期的历史,以及其他与争斗和争执相关的成语,如“明争暗斗”、“尔虞我诈”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爸爸和妈妈在家里吵架,他们好像在别房一样。2. 初中生:班级里的两个学生为了班长的位置展开了一场别房。3. 高中生:政治课上,老师讲述了古代战争时的别房情景。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