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花园城市

拼音: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花园城市 -简介

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820年由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 1771-1858)提出的。 “花园城市”(也称园林城市)的理论最早是由英国建筑学家霍华德提出,1898年,霍华德发表了题为《明天的花园城市》专著。阐述了“花园城市”的理论,提出城市建设要科学规划,突出园林绿化。

他的“花园城市”模式图是一个由核心、六条放射线和几个圈层组合的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每一个圈层由中心向外分别是:绿地、市政设施、商业服务区、居住区和外围绿化区,然后在一定距离上配置工业区,整个城市区被绿带网分割成不同的城市单元,每一个单元都有一定人口容量限制(约30000人左右)。

“花园城市”的思想从萌芽状态起就表现出强烈的政治性、思想性和社会性,也因其历史发展阶段、国家和地区、民族与文化的不同有着不同的时代观念、文化内涵、民族特征以及不同的地域风貌。花园城市其实在中国古代很早就提出,只不过那个时候叫“天人合一”

当今社会提倡“花园城市”,其实体现了天人合一的重要思想。是从整体有机联系上以生态规律来揭示并协调人、建筑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其实施手段,更以当代科学技术的物质条件为重,来实现人在自然生态系统下构建人工生态系统,以其间的具体的、物质的交流,争取达到最优关系。

中国古代的风水学,尽管受到当时落后的科学和物质技术手段的限制,仍然追求顺应自然,并有节制地改造和利用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协调与合作的意境,早于西方现代文明几千年登上了天人合一的审美理想的高峰。

国际“花园城市”评选活动于1996年开始,每年评选一次,迄今为止,全世界有近30个城市获此殊荣,我国深圳市和广州市分别荣获2000年度和2001年度国际“花园城市”的称号。

国际花园城市的标准

1、园林景观的美化。指改善园林景观设计、合理应用适合客观环境和城市文化的植物材料的种植和美化城市的其他方式;

2、遗产管理。指现存的建筑和园林景观遗产的保护;

3、环境保护措施。指通过制定和实施公众环境保护活动、公众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的状况及环境保护的程度等;

4、公众参与。指志愿者、企业和社会对园林景观美化承诺的实证;

5、未来规划。指确保园林景观可持续发展的敏感性和创造性规划指标。

“花园城市”--湛江

 

经过全市人民的不懈努力,2006年1月23日,湛江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的光荣称号。湛江曾享有“花园城市”、“小巴黎”、“北有青岛,南有湛江”、“中国日内瓦”等美誉。现在让我们来回顾湛江这些美誉的来由。

1959年2月20日,全国造林园林工作会议在广州开幕,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林业部门的厅局长、专家、教授及代表140多人出席。

根据议程安排会议在湛江总结闭幕,其原因是湛江当年绿化造林成绩显著,涌现出一批如电白博贺林带(当时属湛江管辖),南三林带、遂溪桉木林带等全国有名的造林先进单位,通过现场观摩,推动全国绿化造林工作开展。

3月7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抵达湛江。过去,他们素有耳闻,历史上的湛江是流放异域,不毛之地。但没想到眼前的湛江,蓝天、白云、碧海、绿树、红花构成一幅美丽风景。整齐的路树,不同街道树种各异;围墙分割形成的园庭,园内花木翠蔓;街边树下的花坛千姿百态、五彩缤纷,整个城市如同编织成绿色的林网,郁郁葱葱。湛江独特的北热带风光,令代表们震惊,他们脱口齐赞:湛江真是一座花园城市。这一称号立即在代表中传颂。这是湛江最初获得“花园城市”的称号。

与会代表了解到,湛江市区解放初只有路树2000多株,人均绿地面积不到0.5平方米。解放后,湛江市人民开展群众性植树运动,美化、绿化湛江,短短几年植树6000多万棵,绿地面积达4万多亩,并在绿化和布局风格上自成体系。此外,湛江人民还以义务劳动的形式建成了海滨公园和西山公园(今寸金桥公园)。代表们对湛江人民绿化造林的干劲无限敬佩,觉得湛江的绿化经验值得学习借鉴的内容很多,便建议会议增加参观学习的时间。据说会议原定在湛江仅参观几天,后来延长至3月19日才闭幕,在湛江停留了12天。整个会议前后一个月,是建国后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反响最强的一次林业会议。国务院林业部副部长惠中权作总结,他在发言中提到会议在“花园城市”湛江胜利结束,很有意义。这是对湛江“花园城市”称号的首次肯定。

随大会来摄制会议纪录片的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的摄影师们,也对湛江的美丽景色赞叹不已。他们立即把湛江的市容拍摄下来,定名为《花园城市——湛江》,于1960年初通过新闻简报的形式向全国发行推介,加之100多名代表回到各地宣传,湛江“花园城市”的美称便享誉神州。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