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虫鱼

拼音:chóng yú

注音:ㄔㄨㄙˊ ㄧㄩˊ

繁体:

基本解释

(1).泛指微小的动物。《诗·小雅·鸳鸯序》“思古明王,交於万物有道” 唐 孔颖达 疏:“思古明王交接於天下之万物,鸟兽虫鱼皆有道,不暴夭也。”《金史·乐志下》:“威震遐邇,化渐虫鱼。”
(2). 孔子 认为读《诗》可以多识草木鸟兽虫鱼之名; 汉 代古文经学家注释儒家经典,注重典章制度及名物的训释、考据。后遂以“虫鱼”泛指名物和典章制度。有时含讥其繁琐之意。 唐 韩愈 《读皇甫湜公安园池诗书其后》诗之一:“《尔雅》注虫鱼,定非磊落人。”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自序》:“而多生习气,尚牵蠹简,虽不能如 毛萇 、 郑康成 泥虫鱼之注,又不能如 虞卿 、 李德裕 著穷愁之书。”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自序》:“雕鎪物类,探讨虫鱼,穿凿愈工,《风》《雅》愈远。”
(3).指训诂考据之学。 郁达夫 《三月十八夜寄木津老师》诗:“日抱虫鱼伏 茂陵 ,旁人争笑客无能。”

基本含义
指微小而无足轻重的事物或人。
详细解释
虫鱼是由“虫”和“鱼”两个字组成的,其中“虫”指的是昆虫,而“鱼”指的是鱼类。成语“虫鱼”比喻微小而无足轻重的事物或人,通常用来形容不值一提的琐事或无足轻重的人。
使用场景
1. 在日常生活中,当有人提到一些微小的事情或琐事时,可以使用成语“虫鱼”来形容。2. 在写作或口语表达中,可以使用成语“虫鱼”来表示对某事的轻视或不重视。
故事起源
成语“虫鱼”最早出现在《庄子·秋水》一篇中。庄子在这篇文章中写到:“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虫鱼出游从容,是虫鱼之乐也。”庄子以鱼和虫鱼的出游行为来比喻人们的行动,认为微小的虫鱼也能从容自在地游动,说明任何微小的事物都有它们自己的乐趣和意义。
成语结构
成语“虫鱼”的结构比较简单,由两个字组成。
例句
1. 这个问题太小了,根本就是虫鱼一般微不足道。2. 别把那些虫鱼般的事情放在心上,不值得为之烦恼。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成语“虫鱼”,可以想象一个小鱼和一只小虫在水中游动,它们微小而无足轻重,就像是虫鱼一样,所以它们被称为虫鱼。
延伸学习
1.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成语相关的词语,如“微不足道”、“琐事”等,来扩展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2. 可以阅读更多关于庄子的文章,深入了解他的思想和哲学观点。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今天在操场上捉到了一只虫鱼。2. 初中生:老师让我们写一篇关于虫鱼的作文,我觉得这个题目太简单了。3. 高中生:这个问题对我来说太虫鱼了,我根本不需要花时间去解决它。4. 大学生:这个实习机会对我来说只是一只虫鱼,我对它并不感兴趣。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