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赤桋

拼音:chì yí

注音:ㄔㄧˋ ㄧˊ

繁体:

基本解释

即赤栜。 汉 刘桢 《鲁都赋》:“其木则有赤桋、青松,文茎蕙棠。”参见“ 赤栜 ”。

基本含义
指红色的桥栏杆。形容血流成河,残酷的战场。
详细解释
赤桋源自《史记·项羽本纪》:“及项籍败,闻河南尹谓项籍曰:‘君之勇,如赤桋之林。’”赤桋比喻残酷的战场,形容血流成河,惨烈激烈。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战场残酷,血腥惨烈的情景,也可用于比喻其他残酷的场合。
故事起源
赤桋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战争时期。在战争中,战场上血流成河,桥栏杆染红,形成了一幅惨烈的景象。后来,人们用赤桋来比喻战场的残酷场面。
成语结构
主要由两个汉字组成,形容词+名词。
例句
1. 战场上的赤桋令人心惊胆战。2. 这个国家遭受的战争之苦,堪比赤桋。3. 在这个残酷的战争中,无数人变成了赤桋下的冤魂。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赤桋的形象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幅战场上红色的桥栏杆的景象,血流成河的场面。
延伸学习
可以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代战争的历史,以及其他形容残酷场景的成语,如血雨腥风、刀光剑影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战场上的赤桋让人害怕。2. 初中生:战争带来的赤桋让人痛不欲生。3. 高中生:在历史课上,老师讲述了战场上的赤桋景象。4. 大学生:这个国家曾经历过赤桋般的战争,但现在已经和平了。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