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浮荡

拼音:fú dàng

注音:ㄈㄨˊ ㄉㄤˋ

繁体:

基本解释

(1).飘荡。 郁达夫 《沉沦》:“几艘空船和几只舢板,轻轻的在系着的地方游荡。” 老舍 《骆驼祥子》三:“再加上四围的黑暗,使他觉得像在一团黑气里浮荡。” 杨朔 《大旗》:“风从东南吹来,漫野浮荡着青草的气味,还夹杂着肥料气息。”
(2).指行为轻浮放荡。《宋书·刘康祖传》:“ 康祖 便弓马,膂力絶人,在閭里不治士业,以浮荡蒲酒为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红玉》:“如此落寞,尚不刻苦,乃学浮荡耶?” 叶紫 《星》:“﹝他趁这时候……﹞学会了和一切浮荡的、守空房的妇人勾勾搭搭。”
(3).指思想作风虚浮不实。《陈书·儒林传序》:“ 魏 晋 浮荡,儒教沦歇。” 宋 王安石 《自澧浦东游》诗:“经术震浮荡,国风扫 齐 梁 。”
(4).浮夸,不踏实。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六:“尽去自 宋 以来开闔首尾经纬错综之法,而别为一种臃肿窘澁浮荡之文。”

近义词

飘荡

英文翻译

1.float in the air

基本含义
形容人的行为不稳定,缺乏定力。
详细解释
浮荡形容人的行为不稳定,缺乏定力,经不起诱惑,容易受外界影响而变化。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的思想、行为或情感的不定,缺乏坚定和稳定。
使用场景
浮荡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感情、事业或学习上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诱惑。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没有定力,容易动摇和改变主意。
故事起源
浮荡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旧唐书·卷一百五十六·列传第一百零一·鲍溶传》中。故事讲述了唐代文学家鲍溶的一段经历。据说鲍溶年轻时为人轻浮,行为不稳定,缺乏定力,经常受到外界的诱惑而改变主意。后来,鲍溶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才意识到自己的不稳定行为给自己带来的伤害。从此以后,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努力改正,最终成为了一位有定力的文学家。
成语结构
浮荡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浮”是形容词,意为“不稳定的”,“荡”是动词,意为“摇摆不定”。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形容人行为不稳定的意思。
例句
1. 他的思想太浮荡了,总是随波逐流。2. 这个人的性格很浮荡,经常改变主意。3. 她一直浮荡不定,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浮荡”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水面上,随着水波的起伏而不断摇摆,无法保持稳定的姿势。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飘荡”、“摇摆不定”等,来扩大对于稳定性和坚定性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的学习态度浮荡,经常不能专心学习。2. 初中生:我觉得他的决定太浮荡了,没有考虑到长远的影响。3. 高中生:她的情感浮荡不定,经常对不同的人产生好感。4. 大学生:大学生活中,有些人会因为自由而浮荡,迷失自我。5. 成年人:在职场上,浮荡的态度往往会影响到个人的发展和成长。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