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捉鼻

拼音:zhuō bí

注音:ㄓㄨㄛ ㄅㄧˊ

繁体:

基本解释

(1).掩鼻。不屑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谢安 在 东山 居布衣时,兄弟已有富贵者,翕集家门,倾动人物。 刘夫人 戏谓 安 曰:‘大丈夫不当如此乎?’ 安 乃捉鼻曰:‘但恐不免耳。’” 清 陈维崧 《满江红·赠吴白涵》词:“轰隐家门,捉鼻免、问君何术。”
(2).掩鼻。同“ 拥鼻 ”。 清 丘逢甲 《南园感事诗》之四:“女墻残月度鐘声,捉鼻微吟笑 洛 生。”

基本含义
指掌握住对方的弱点或敏感点,以达到控制或威胁对方的目的。
详细解释
捉鼻源自于中国古代的一种惩罚方法,当时有人犯罪或者违法,会被捉住鼻子作为一种惩罚。因此,这个成语的含义就是指掌握住对方的弱点或敏感点,以达到控制或威胁对方的目的。
使用场景
捉鼻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形容某个人或组织利用对方的弱点或敏感点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比如,可以用于描述某个公司控制了竞争对手的供应链,从而威胁其市场地位。
故事起源
捉鼻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刑法制度。当时,捉住犯人的鼻子是一种常见的惩罚方式,用以表达对犯罪行为的厌恶和惩戒的目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引申为掌握对方的弱点或敏感点,以达到控制或威胁对方的含义。
成语结构
捉鼻是一个动词短语,由“捉”和“鼻”两个词组成。
例句
1. 他通过掌握对方的秘密资料,成功地捉鼻了他的竞争对手。2. 这个政府利用对方的经济依赖关系,捉鼻了那个国家的外交政策。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捉鼻这个成语与掌握对方的弱点或敏感点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只手捉住了对方的鼻子,形象地代表了掌握住对方的弱点或敏感点。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掌握对方弱点相关的成语,如“握住人家的把柄”、“抓住痛处”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通过知道小明喜欢的人是谁,捉鼻了小明。2. 初中生:他掌握了对方的家庭情况,成功地捉鼻了他的同学。3. 高中生:她利用对方的隐私信息,捉鼻了那个学校的校长。4. 大学生:他通过掌握公司的核心技术,捉鼻了竞争对手。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全面了解并记忆“捉鼻”这个成语。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