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中使

拼音:zhōng shǐ

注音:ㄓㄨㄙ ㄕㄧˇ

繁体:

基本解释

宫中派出的使者。多指宦官。《后汉书·宦者传·张让》:“凡詔所徵求,皆令 西园 騶密约勑,号曰‘中使’。”《文选·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勉膳禁哭,中使相望。” 张铣 注:“天子私使曰中使。” 唐 白居易 《缭绫》诗:“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续黄粱》:“忽见有二中使,齎天子手詔,召 曾太师 决国计。”
顶用,好用。 元 武汉臣 《老生儿》楔子:“好孩儿也,这钱直恁般中使!”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三折:“您孩儿往常不听叔叔的教训,今日受穷,纔知道这钱中使,我省的了也。”

基本含义
指在两国之间担任外交使节的人。
详细解释
中使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由“中”和“使”两个字组成。中指的是在两国之间,使指的是外交使节。中使的基本含义是指在两国之间担任外交使节的人。这个成语在古代常常用来形容担任外交使节的人,也可以指代外交使节的职务。
使用场景
中使一词主要用于描述古代的外交使节,所以在现代汉语中用得较少。但是在历史故事、文学作品以及相关学术研究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这个词语的使用。在古代,中使常常出使对外国进行外交活动,代表国家与他国交流。因此,在古代战国时期、秦汉时期等历史背景下,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关于中使的故事和传说。
故事起源
中使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外交活动。在古代,各国之间进行外交往来时,通常会派遣使节出使对方国家,进行交流和谈判。这些使节被称为中使。他们的职责是代表国家与他国进行外交活动,传递国家的意愿和交流信息。
成语结构
中使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结构简单明了。其中,“中”表示在两国之间,“使”表示外交使节。
例句
1. 他被任命为中使,负责与邻国进行外交交流。2. 这位中使在外交谈判中表现出色,成功达成了协议。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中使这个成语:1. 将“中”和“使”两个字分开记忆,理解其中的含义:中指在两国之间,使指外交使节。2. 将中使与外交使节联系起来,想象自己成为一位中使,代表国家与他国进行外交活动。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中使这个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的外交史和相关的历史故事。了解中国古代的外交活动和外交使节的角色,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想成为一名中使,代表中国去其他国家交朋友。2. 初中生:在历史课上,我们学到了许多关于古代中使的故事。3. 高中生:他的父亲是一位中使,经常出使各国进行外交活动。4. 大学生:学习国际关系的同学们都希望将来成为优秀的中使,为国家做出贡献。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