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滞底

拼音:zhì dǐ

注音:ㄓㄧˋ ㄉㄧˇ

繁体:

基本解释

凝集。 汉 荀悦 《申鉴·俗嫌》:“故君子节宣其气,勿使有所壅闭滞底。” 黄省曾 注:“底亦滞也。谓血气集滞也。”

基本含义
滞底是指事物停滞不前,无法继续发展或进步。
详细解释
滞底一词由两个部分组成,"滞"表示停滞不前,"底"表示最低点或底部。滞底形容事物停滞不前,无法继续向前发展或进步。
使用场景
滞底常用于描述个人、组织或经济等方面的停滞不前的状态。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学习或工作上没有进展,一个企业没有新的发展方向,或者经济发展陷入停滞等情况。
故事起源
滞底一词最早出现在《晋书·杨骏传》中,形容杨骏在位时期国家经济停滞不前的状况。后来,滞底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成语结构
滞底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1. 这个项目由于资金问题滞底了,无法继续进行。2. 这家公司的发展陷入滞底,需要寻找新的发展方向。3. 他的学习成绩滞底了,需要加强学习。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滞底"与停滞不前的形象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想。例如,可以想象一个船只被困在底部的泥潭中,无法前进,从而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滞底相关的成语,如滞销、滞后等,可以帮助扩展对滞底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画画水平滞底了,我要多练习才能进步。2. 初中生:他的学习成绩一直滞底,需要找老师请教如何提高。3. 高中生:这个社团的发展滞底了,我们需要组织更多的活动吸引人参加。4. 大学生:我的创业项目陷入滞底,需要重新规划策略。5. 成年人:最近经济发展滞底,政府需要采取措施刺激经济增长。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