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放朝

拼音:fàng cháo

注音:ㄈㄤˋ ㄔㄠˊ

繁体:

基本解释

(1).凡盛暑、雨雪、泥潦,酌免群臣朝参,谓之“放朝”。本 唐 制,后朝因之。 唐 白居易 《雨雪放朝因怀微之》诗:“归骑纷纷下九衢,放朝三日为泥涂。”《旧唐书·文宗纪论》:“朕欲与卿等每日相见,其輟朝、放朝,用双日可也。” 明 李东阳 《早朝遇雨途中即事》诗:“纵道君恩屡放朝,端居未敢忘巾櫛。”参阅 宋 王溥 《唐会要·朔望朝参》。
(2).谓群臣朝参毕退朝。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中:“於礼,羣臣无一日不朝者,故正衙虽不坐,常参官犹立班,俟放朝乃退。”
(3).谓让群臣入朝朝参。《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臣闻朝廷之仪,进止有度。伏见常参文武官每日趋朝,并早赴待漏院,候开内门齐入,今以辰漏上始放朝,故多后时乃入。” 明 高启 《早至阙下候朝》诗:“月明立傍御沟桥,半启宫门未放朝。”

基本含义
指皇帝放下朝政,不理朝事,也可指官员放任职责,不尽职尽责。
详细解释
放朝是由“放”和“朝”两个词组成的成语。放指放下、放弃,朝指朝廷、朝政。放朝表示皇帝不理朝政,把政务交给别人处理,也可以指官员不尽职尽责,任其放任。
使用场景
放朝多用于形容官员不负责任,不尽职尽责的情况。也可以用于形容领导放任下属,不管理事务的情况。
故事起源
放朝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官场。根据史书记载,有一位官员在担任重要职务时荒废职守,不负责任,不处理政务。皇帝得知后非常生气,于是用“放朝”来形容这位官员的行为。
成语结构
放朝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放”是动词,表示放下、放弃;“朝”是名词,表示朝政、朝廷。
例句
1. 这位官员一直放朝,对于重要事务毫不关心。2. 他的领导风格是放朝的,几乎不管理团队的工作。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皇帝坐在朝堂上,却突然站起来说“我放朝了”,表示不再理会朝政。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政治、管理相关的成语,如“掌舵”、“马首是瞻”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请假了,我们的班主任放朝了,我们自由活动一天。2. 初中生:学校领导放朝了,班级管理变得混乱不堪。3. 高中生:政府官员放朝,导致政策执行不力。4. 大学生:公司领导放朝,导致员工工作效率低下。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