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厌案

拼音:yàn àn

注音:ㄧㄢˋ ㄢˋ

繁体:

基本解释

压制;压迫。《战国策·秦策四》:“ 赵 强何若?举左案 齐 ,举右案 魏 ,厌案万乘之国。”

基本含义
指对司法案件不满或不信任,对司法不公的抱怨和不满情绪。
详细解释
厌案是由“厌”和“案”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厌,指不满、不信任;案,指司法案件。厌案表示对司法审判过程中的不满和不信任,以及对司法不公的抱怨和不满情绪。
使用场景
厌案一词常用于描述公众对某些司法案件的不满和不信任,特别是在司法程序中出现不公正、不合理的情况时。也可以用于形容个人对司法机关或司法决策的不满情绪。
故事起源
关于厌案的起源故事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中国历史上曾有一些司法案件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不满,进而衍生出了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主要由两个字组成:厌和案。
例句
1. 最近发生的那起司法腐败案引起了公众的厌案情绪。2. 他因为对法院的判决不满而产生了厌案的情绪。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厌案”与“对司法不满和不信任”联系起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可以想象一个人在法庭上表示厌恶和不满的表情,以及对司法不公的抱怨和不满情绪。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司法制度和司法改革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公众对司法公正性的关注和不满情绪的表达方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厌案,因为我觉得老师判的分数不公平。2. 初中生:他对学校的处分决定感到厌案,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有犯错。3. 高中生:我对政府对待环境问题的不作为感到厌案。4. 大学生:我厌案,因为我认为司法系统需要更加公正和透明。5. 成年人:对于那些明显有罪的人能逍遥法外,我对司法系统感到厌案。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