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注音:
繁体:
简介
大报恩寺位于江苏南京中华门外雨花路东侧秦淮河畔长干里。传说是明朝永乐皇帝(朱棣)为纪念其惨死的生母碽妃(朝鲜人。关于其生母为碽妃一说亦具有不少疑点,详看明成祖)而兴建的;另一说是为了纪念建文帝朱允炆,在1412年到1431年期间兴建的一组规模庞大,有如宫殿般金碧辉煌的建筑群。大报恩寺施工极其考究,完全按照皇宫的标准来营建。地基上先钉入粗大木桩,然后纵火焚烧,使之变成木炭,再用铁轮滚石碾压夯实,木炭上加铺一层朱砂,以防潮、杀虫。寺内有殿阁20多座,画廊118处,经房38间。历时19年,耗银250万两,征调工役10多万人。
位于大殿后的大报恩寺琉璃塔建造于永乐十年(1412年),宣德三年(1428年)竣工,九层八面,高达78.2米,甚至数十里外长江上也可望见。塔身白瓷贴面,拱门琉璃门券。门框饰有狮子、白象、飞羊等佛教题材的五色琉璃砖。刹顶镶嵌金银珠宝。角梁下悬挂风铃152个,日夜作响,声闻数里。自建成之日起就点燃长明塔灯140盏,每天耗油64斤,金碧辉煌,昼夜通明。塔内壁布满佛龛。该塔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明清时代,一些欧州商人、游客和传教士来到南京,称之为“南京瓷塔”,将它与罗马斗兽场、亚历山大地下陵墓、比萨斜塔相媲美,称之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观之一,也是南京的象征。
1856年,太平天国发生内乱,由于担心石达开部队占据制高点向城内发炮,大报恩寺被北王韦昌辉下令炸毁,仅存一青铜色塔刹(1930年代后失踪)和8米高的石碑。相传建造该塔时曾一式烧制三份琉璃构件,一份用来建塔,两份埋入地下用于替换。1958年在眼香庙、芙蓉山、窟岗村一带出土的大批琉璃构件上多带有墨书的字号标记。构件现分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和南京市博物馆。2004年后南京市政府开始筹划复建事宜,2007年,大报恩寺遗址公园正式启动建设。2008年8月7日南京大报恩寺铁函中阿育王塔的发现,震惊了世界。2008年11月22日下午,鎏金七宝阿育王塔在瘗藏千年之后,被工作人员从铁函内“请出”,“塔王”重现世间。2010年06月12日,南京大报恩寺七宝阿育王塔金棺银椁被打开,佛顶真骨盛世重光。佛顶骨舍利将在栖霞寺法堂举行为期1个月的供奉瞻礼活动,供信众瞻拜。位于考古遗址区的金陵大报恩寺文化园区项目也将于年内正式开工,其中大报恩寺琉璃塔重建工程将率先启动。工程完工后,佛顶骨舍利将被迎请至琉璃塔内供奉。
大报恩寺遗址
大报恩寺,位于南京城南古长干里,即今中华门外的雨花路东侧。明清鼎盛时期,其范围达“九里十三步”,曾与灵谷寺、天界寺并称为金陵三大寺,辖领城南一带次大刹二座,中刹十四座。
该寺原址有建于吴赤乌三年 (240 年 ) 的长干寺及阿育王塔,史称长干寺为 “ 江南佛寺之始”。后代多有兴废,宋天禧元年 (1017 午 )“ 诏改长干寺曰天禧寺 ” ,元至元二十五年 (1288 年 ) 春正月“诏改天禧寺为元兴慈恩旌忠教寺”,后毁于兵燹。明洪武末年,工部侍郎黄立恭奏请重建,费金二万五千两。永乐六年 (1408 年 ) ,寺塔全毁于火。永乐十年 (1412 年 ) ,明成祖朱棣敕工部于原址重建, “ 依大内图武,造九级五色琉璃塔,曰第一塔,寺曰大报恩寺”。大报恩寺的修造,由郑和等人担任监工官。大报恩寺在永乐、宣德年间建造,正值郑和率领下西洋船队多次远洋海外之时,因而,郑和对这项工程难以全力照顾,工程进展缓慢,弊端展现。为此,宣德三年 (1428 午 ) ,明宣宗朱瞻基特下御敕,要此时已出洋回国任南京守备的郑和“即将未完处,用心提督”,限期完工。竣工以后,郑和还特其从海外带回的“五谷树”、“婆罗树”等奇花异木种植在寺内。
大报恩寺的营建工程浩大,尤以琉璃塔为艰。据有关史料统计,这一工程先后历时 16 年 ( 一说 19 年 ) ,动用全国征集的良匠军工达十万人,仅建塔一项的费用,用过钱粮银二百四十八万五千四百八十四两,就连郑和下西洋所剩百余万银两也耗于造塔的工程。
大报恩寺坐东向西,全寺整体建筑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寺庙主体部分 ( 山门,佛殿、琉璃塔等 ) 居北半部,附属部分 ( 僧房、禅堂、藏经殿等 ) 居南半部,南北两部分之间由围墙隔开。
大报恩寺北半部主体建筑中轴线布局排列有序:山门 ( 金刚殿 ) —香水河桥—天王殿 — 大雄宝殿—琉璃塔一观音殿一法堂。香水河桥的南北两侧各置御碑亭一座,分别护于“御制大报恩寺左碑”和“御制大报恩寺右碑”。观音殿的两侧有祖师殿和伽蓝殿,观音殿后南北有画廓 118 间。在祖师殿前有钟楼一座,而与之对称的伽蓝殿前却无鼓楼,按中国寺庙传统的“晨钟暮鼓”及建筑式样,大报恩寺内设钟楼而不设鼓楼现象轻为少见。结合大报恩寺塔“九级内外,篝灯一百四十有六”,“—日夜费油六十四斤四两零”,使之“昼夜长明”来看,大报恩寺设钟不设鼓当有一定寓意。
大报恩寺临近秦淮河,地质稍软。在全寺建造之初,先树木桩,纵火焚烧化为烬炭,再用重器压实, “ 上铺朱砂,取其避湿杀虫 ” 。全部建筑除琉璃塔外,以四天王殿及大殿最为壮丽,下墙石坛栏楯,均用白石,雕镂工致。大殿非礼部祠祭,终年封闭。明初诏刻大藏,别置藏经殿,贮南藏经板全部。各殿的尺寸,《金陵梵刹志》收录详备。
大报恩寺建成后,几经劫难。嘉靖四十五年 (1566 年 ) 遭雷火袭击,天王殿,大殿、观音殿、画廓一百四十余间焚为灰烬;万历二十八年 (1600 年 ) 塔心木腐朽,塔顶倾斜,僧人洪恩募捐银数千两使之得以重修,清顺治十八年以后,内府及地方均有拨款修缮记载。最后一次是清嘉庆七年 (1802 年 ) 修复竣工后,绘塔图并附志.
1854 年,清军攻克雨花台后,太平军为防清军占据大报恩寺对城内造成威胁,遂 “ 用火药轰之,复挖空塔座下基地,数日塔倒,寺遭焚毁”。
清同治四年 (1865 年 ) ,江宁机器制造局就大报恩寺遗址坡下菜地造住房十二间,工作间八十余间,廊五十余间,寺院遗址渐被蚕食瓜分。数百年后的今天,在这一带,时可发现一些当年的遗物。
大报恩寺建造历时较长,其后期,作为监工官的郑和,奉旨领建此项大工程
大报恩寺的营建,与郑和下西洋密切相关,它也显示了郑和的组织和建筑才能。
据8月6日晚新闻,大报恩寺一神秘铁函已经成功开启。内有一金属宝塔,露出微微的蓝光。另外还挖出大量价值难以估量的文物。
中新社南京八月六日电 (记者 陈光明) 今天上午九点三十分,为中国国内考古界和佛教界高度关注的南京大报恩寺地宫铁函正式进入开启程序。中国一流的考古专家齐聚南京,期待出现“惊天大发现”。
曾为陕西法门寺地宫考古队领队的韩伟今天在南京露面,他认为:南京的这个铁函打开后的文物收获不亚于法门寺,将会是一次“惊天大发现”。
现为陕西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的韩伟说:这个地宫铁函是目前中国佛塔地宫考古中发现的最大的盒子,里面藏的珍宝将举世瞩目。
大报恩寺地宫因为当地准备复建这个号称“世界第八奇迹”的中国最大宝塔而打开。这座高达一百多米的琉璃宝塔通体用琉璃烧制,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是明永乐皇帝朱棣为纪念生母建造的皇家寺庙地宫。
七月十七日打开后,考古人员只发现了这个铁函。七月二十七日,铁函在全副武装的警察护送下,运送至南京博物馆地库内。
今天,在南京博物馆地库内打开这个看似当今的冰箱的铁箱子。考古专家首次正式对外公开铁函尺寸是高一米三十四公分,宽五十五公分。打开一层铁皮后,又遇到第二层。韩伟说,这个箱子看来至少有六层。而法门寺地宫铁函只有五层。
不仅是箱子大,包裹严密,而且在地宫中发现了石碑,石碑上刻有“金陵长干寺塔身藏舍利石函记”,一下把这个地宫提前了四百多年,成为宋代文物,令考古专家更为兴奋。而且,石碑上还记载:函内藏有“佛顶真骨”、“感应舍利十颗”、“诸圣舍利”、“金棺银椁”、“七宝阿育王塔”。
韩伟说:法门寺发现四颗佛指舍利,举世震惊。而这次南京的地宫铁函中可能藏有佛祖释迦牟尼“佛顶真骨”,这是唯一的。
韩伟说,这个箱子这么大,不仅有一个七宝塔,可能还会装有宋代以前的很多佛教珍宝。
如果打开顺利的话,今天晚些时候将会有结果公布。专家解释说:南京是中国著名的佛教集中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一古诗记载了南北朝时期南京佛教鼎盛时期的盛况。因此,南京发现这样的“珍宝”盒子是不奇怪的。
大报恩寺背后的秘闻
明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为纪念其生母,建大报恩寺塔。近日,随着大报恩寺塔遗址地宫发掘工作的展开,朱棣生母究竟是谁这桩“旧事”,又被多家媒体重提。说它是旧事,因为从明代中叶起,此事沸沸扬扬纷争了500年,尤其是近70年来,又有众多学者考据探究,说法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是“皇后所生”和“妃生”两说。著名学者傅斯年和史学家吴晗先生论证认为是朝鲜女子碽妃所生,此说为多数专家所认同。近又见文章披露“新说”:朱棣为蒙古人翁吉剌氏所生。南京地方志专家陈济民应约为本版撰文,认为上述诸说仍值得商榷,朱棣生母疑另有其人。
A.“后生”“妃生”的几个版本
明太祖朱元璋共生26 子,前五子为太子朱标、二子秦王朱樉,三子晋王朱㭎,四子成祖朱棣,五子周王朱橚,皆为皇后马秀英所生。此说出自《明史》、《太祖实录》、《太宗实录》、《靖难事迹》及《玉牒》等正史。朱棣更是亲口说过,他的母亲是皇后马秀英,“每自称曰:‘朕高皇后第四子也。’”可是众多史家认为这是御用文人为给明成祖正身而对《太祖实录》“做了手脚”。因为按封建礼制当“传嫡不传庶”,有嫡子在庶子则不能继承皇位,否则为篡位。
另有史家认为马氏不能生育,这些王子皆为妃生。于是出现了种种说法:有说成祖朱棣是朝鲜女子李氏碽妃所生;有说是元顺帝太师的女儿,即元顺帝第三个妃子洪吉剌氏所生;有说是蒙古女子翁氏(元顺帝妃嫔之一)所生。《中国历史杂文》中《怀旧论坛》一文即说:早在朱元璋攻占北京之前,洪吉剌氏已怀孕七月,元顺帝出逃时不便带走。三个月后,男孩出生,颇有异像,朱元璋甚喜,收为己子,即朱棣。而清朝刘献廷《广阳杂记》则说:“明成祖非马后子也。其母翁氏,蒙古人,以其为元顺帝之妃,故隐其事。”刘献廷文中还说,成祖在王宫中为这位蒙古生母翁氏建了庙,供奉牌位,以作祀念。
但更多史家认为朱棣为朝鲜李氏女子碽妃所生。其主要依据是《南京太常寺志》。明代南京太常寺位于今光华门北原皇城洪武门内御道西侧的第一座官署,坐西朝东,是管理朝廷祭祀礼乐的机构。《太常寺志》有这样一段记载:“孝陵祀太祖高皇帝、高皇后马氏。左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愍王、晋恭王……右一位碽妃生成祖文皇帝。”更有文说,因碽妃早产,朱元璋疑碽妃与人私通,赐“铁裙”将其置火上烧死,以至于有朱棣继位后为生母建报恩寺塔之事。诸多史家认为《太常寺志》为皇家所编,可信度高,殊不知《太祖实录》更是皇帝身边人所编,既然能对《太祖实录》“做手脚”,那对《太常寺志》做点手脚也并非没有可能。
比如《明史》等皆称太祖有26子,而《太常寺志》却记有22子,少四子,且缺第五子朱橚。而朱橚是成祖朱棣同母所生之弟,是佐证朱棣的关键性人物。《太常寺志》不知是无心漏记还是故意回避。故早在明代就有史家对《太常寺志》所载内容将信将疑。
B.朱棣生卒年代是解开生母之谜的钥匙
朱棣究竟是“后生”还是“妃生”?若是“妃生”,究竟是哪位妃子?不妨从朱棣的生卒年代来破解。
《明史》载,朱棣于永乐二十二年(1424)秋七月崩,“年六十有五”。按实龄64岁推算,朱棣应生于元至正二十年(1360)。《中国历代名人辞典》即载:“朱棣(1360 -1424)”,说明朱棣生于明朝成立前八年。此时,朱元璋及其所率部卒尚在江南和江淮一带鏖战,无力远征北方,更谈不上俘虏元顺帝妃洪氏或蒙古人翁氏。可见洪氏、翁氏之说乃谬说。
再说碽妃。只有在大明王朝建立,统一全国以后,朝鲜才有可能送女子入朝,而不可能在元朝治下,就送女子给朱元璋示好。故碽妃生朱棣一说,也站不住脚。
C.朱棣应为寿州女子李淑妃所生
既然朱棣生于明朝成立前八年,那是哪位女子所生呢?将当年在朱元璋身边的女子及生育情况搞清楚,此事也许就水落石出。
在元末的烽火硝烟之中,转战南北的朱元璋由濠州到太平,由太平到集庆(今南京),改集庆为应天,以此为根据地扩展宏图大业。他渡江时携带将士及妻妾一同来到南京,先后在他身边应召的有6位女子。
首位是马秀英,朱元璋即帝位后封她为皇后,人们习称其为马皇后。第二位是安徽寿州人李氏,后封为淑妃。第三位是安徽濠州人郭氏,后封为宁妃,生有一子即鲁王朱檀。第四位是陈州人孙氏,18岁时为朱元璋所纳。朱即帝位后封此女为贵妃,但贵妃并未生子。第五位胡氏,后封为充妃。她生有一子,即楚王朱桢。第六位阇氏,本是陈友谅的妃子,陈友谅战死后,朱元璋俘虏了这位美姝,封为定妃,生有二子,即齐王朱榑、潭王朱梓。
后面四位妃子的生育情况历史记载很明了,马皇后及李淑妃生子之事则有些扑朔迷离。《太祖实录》及《明史》皆云二马皇后生有五子,其中四子为成祖朱棣。而秘史则说马皇后未有生育,此五子皆为妃所生,后马皇后据为己有亦视同己出。而被史家所看重的《南京太常寺志》则说:淑妃李氏生育太子朱标、二子秦王朱樉、三子晋王朱㭎;碽妃生四子成祖。该志对第五子绝口未提,令人好生奇怪,既然五子周王朱橚众史皆载有其人,而且是成祖朱棣同母所生的弟弟,为何该志不载?故有史家说该志也被人 “做了手脚”。还有史家推论,经过“靖难之役”后,孝陵殿供奉的牌位搞乱了,重排时可能造成错位,而修《太常寺志》时是据牌位顺序所记的。
笔者认为,朝鲜李氏碽妃在朱棣及弟朱橚出生时尚未到应天,因此他们不可能为碽妃所生。再如《太常寺志》所载,前三子是李妃所生,这佐证了马皇后未生育,与秘史所说如出一辙。不过秘史并未说明第四子朱棣、第五子朱橚为谁所生。而另四位妃子生育情况已有明载,据此推断,这四子、五子当同为李氏所生。此李氏并非朝鲜李氏碽妃,而是寿州李氏淑妃。就是说是李淑妃生育了明成祖朱棣。后人把寿州李氏误为朝鲜李氏。
朱棣即帝位后兴师动众修建大报恩寺塔,并宣称以此报答父亲朱元璋和母亲马皇后的大恩,无非是向世人宣告其为嫡子,以塞众人之口。
大报恩寺铁函内有座鎏金七宝塔
2008年8月6日下午4点进入第三个发掘阶段,此时,铁函已处于无水状态,丝织物包裹的塔形已完全呈现出来。4点56分,一个令人惊喜的消息从地库中传出,华国荣轻轻提起铁函里丝织物的一角,记者清楚地看见了包裹中的一个塔状物的塔心部分,看上去还很新,在灯光下发出蓝光,非常神奇。“很显然,这是一座鎏金七宝塔,塔身有精美的装饰图纹,高度和体积还不能确定,要进行画图、测量、做平面、立面分析。”九重锦绣如同是佛祖穿的衣物,华国荣表示,上千年的丝绸能够保存得如此完好,出乎意料,也是十分珍贵的文物,无论如何也要想法保存好。华国荣表示,为防止宝塔暴露在空气中遭损坏,丝织物不能完全掀起,只能露出一角。
大报恩寺发现佛顶骨舍利千年后重现
12日上午8时,珍藏有佛顶骨舍利的金棺银椁由南京博物馆迎请至栖霞寺。上午9时许,在海内外108位高僧大德见证下,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法师等从一套金棺银椁中恭请出佛顶骨舍利,供奉于两个特制的7层楠木刻金莲花须弥座上;从另一套金棺银椁中恭请出了十颗感应舍利以及诸圣舍利等。记者看到,迎请出的佛顶骨舍利浅褐色,呈蜂窝状。
大报恩寺地宫出土石碑上的文字记载,这座地宫属于北宋长干寺,舍利函中藏有的都是稀世国 宝:感应舍利十颗、佛顶真骨、诸圣舍利、金棺银椁、七宝阿育王塔。这些宝贝是被“进呈”然后“以铁口函安置”的。
史料记载,梁大同八年,梁武 帝改造阿育王佛塔,发掘出了旧塔下的舍利和佛发爪。佛祖的头发呈青绀色,当时的僧人们用手把佛祖的头发拉直,头发的长度有几层楼那么长。除了这些,梁武帝 还挖到了前朝的人们礼佛的金银杯、剑、钏、钗、镊等诸杂宝物。
据说,梁武帝挖到地下九尺许,发现了石函,函内有铁壶,以盛银坩,坩内有金镂 罂,罂内放着三颗佛祖舍利,如粟粒大,圆正光洁。函内有琉璃碗,碗内还有四颗舍利以及发爪,爪有四枚,为沈香色。
后来,梁武帝请回了一颗佛祖 舍利放在他的宫廷内。最后,梁武帝来到长干寺,设无碍大会,建了两座寺庙,用金罂、玉罂,重新盛放了舍利以及佛祖的发爪,然后放在七宝塔内,又用石函盛放 宝塔,分别放在两座寺庙的地宫内。同时,还放了王侯妃子富室所舍的金银环钏等珍宝充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