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眼内丁

拼音:yǎn nèi dīng

注音:ㄧㄢˇ ㄣㄟˋ ㄉㄧㄥ

繁体:

基本解释

同“ 眼中钉 ”。 元 杨梓 《豫让吞炭》第二折:“早则去除了 桓子 心头病,斩砍了 韩康 眼内丁。”

基本含义
形容人眼中有东西,看不清楚或糊涂。
详细解释
成语“眼内丁”源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赤壁赋》:“眼内丁是也。”其中的“眼内丁”指的是眼睛里的一种东西,意味着眼睛有障碍物,导致视野模糊或不清楚。后来,这个成语被用来形容人思维迟钝、看问题不清楚或糊涂。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一个人思维迟钝、看问题不清楚或糊涂的情况。可以用来批评一个人缺乏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故事起源
成语“眼内丁”的故事起源于苏轼的《赤壁赋》。苏轼在文中描写了曹操的眼睛因为疾病而有障碍物,导致视野不清楚。后来,这个描写被引申为形容人看问题不清楚或糊涂。
成语结构
成语“眼内丁”由三个字组成,分别是“眼”、“内”和“丁”。
例句
1. 他整天迷迷糊糊的,简直就是个眼内丁。2. 这个问题明明很简单,你怎么还是个眼内丁呢?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成语“眼内丁”。可以想象一个人的眼睛里有一颗小丁字钉,导致他看不清楚,思维迟钝,从而形成记忆。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视力相关的成语,如“目瞪口呆”、“目不转睛”等,可以帮助扩展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昨天考试的时候因为紧张,变成了一个眼内丁,错了很多题目。2. 初中生:我觉得这个数学题很难,我完全是个眼内丁,看不懂题目。3. 高中生:他虽然是个学霸,但有时候也会变成一个眼内丁,对一些简单的问题糊涂不清楚。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