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兵不血刃

拼音: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bīng bù xuè rèn ㄅㄧㄥ ㄅㄨˋ ㄒㄩㄝˋ ㄖㄣˋ

兵不血刃 

◎ 兵不血刃 bīngbùxuèrèn

[without having to fight;without firing a shot] 兵:兵器;刃:刀锋。兵器上没有沾血。形容未交锋就取得了胜利

故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德,兵不血刃,远迩来服。——《荀子·议兵》

基本含义
指能够在不流血的情况下解决问题或取得胜利,比喻能够以非暴力的方式达成目标。
详细解释
兵,指武器和军队;不,表示否定;血刃,指流血的兵器。兵不血刃意味着不用动用武力,不流血就能解决问题。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智慧、策略、和平手段等能够达到目的的方法。
使用场景
常用于描述和引导人们采用非暴力的方式处理问题,特别是在政治、外交、商业等领域中。也可以用来表达某个人或团体在没有使用武力的情况下取得胜利或解决问题的能力。
故事起源
兵不血刃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一书中。当时,晋国的国君重耳被困在了犬丘,而受到了敌对国家的围攻。重耳派出使者去赵国求援,但赵国的国君并没有派兵前来,而是派出了一位贤臣前来劝告晋国。这位贤臣不用兵力,而是通过智慧和谈判的方式使得晋国成功解围,从而兵不血刃地取得了胜利。
成语结构
兵不血刃是一个四字成语,其中“兵”和“血”都是名词,而“不”和“刃”都是副词。这个成语的结构简洁明了,容易记忆。
例句
1. 在国际关系中,我们应该更多地运用兵不血刃的方式解决争端。2. 这个企业成功地通过合作和谈判,兵不血刃地完成了收购交易。
记忆技巧
可以将“兵不血刃”这个成语与“智慧解围”联系起来记忆。想象在一个困境中,没有使用武力,而是通过智慧和谈判解决问题,就像晋国的重耳一样。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和平、谈判、军事策略等相关的成语,如“以和为贵”、“智勇双全”、“百战百胜”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应该通过友好交流和合作,兵不血刃地解决问题。2. 初中生:在国际关系中,兵不血刃的方式更加重要,可以避免战争的发生。3. 高中生:政治家应该具备智慧和谈判的能力,以兵不血刃的方式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