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大典

拼音:dà diǎn

注音:ㄉㄚˋ ㄉㄧㄢˇ

繁体:

基本解释

[释义]
(名)隆重的典礼(指国家举行的)。
[构成]
偏正式:大(典
[例句]
举行开国大典。(作宾语)

英文翻译

1.(隆重的典礼) grand ceremony

详细解释

◎ 大典 dàdiǎn
(1) [collection of great classics]∶重要的典籍
(2) [a body of the classic documents of the nation]∶国家重要的典章、法令
(3) [grand ceremony]∶盛大隆重的典礼
开国大典
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鲁迅《祝福》
(1).重要的典籍。《后汉书·郑玄传论》:“ 郑玄 括囊大典,网罗众家。”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四》:“《洪范》一书,诚为大典,然亦归 周 之后,因 武王 之问而陈之耳。”
(2).国家重要的典章、法令。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至於军国远图,刑政大典,既道在廊庙,则理擅民宗。”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轶闻·戊午科场之案》:“ 肃顺 等力言取士大典关係至重,亟宜执法以惩积习。”
(3).盛大隆重的典礼。《南齐书·王俭传》:“时大典将行, 俭 为佐命,礼仪詔策,皆出於 俭 。” 清 沉初 《清西笔记》卷二:“凡遇大典,恭进诗册,各衙门分函汇进。” 徐迟 《凤翔》:“九月三十日的夜晚,人民政协闭幕后,他参加了开国大典前夕的大宴。”

基本含义
指集大成的书籍或资料,也用来形容某种权威性和全面性的事物。
详细解释
大典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二十年》中,意为“大规模的典章制度”。后来引申为指集大成的书籍或资料,具有权威性和全面性。在现代汉语中,大典常常用来形容某种权威性和全面性的事物。
使用场景
大典一词常用于描述权威性的书籍、资料或规范。例如,我们可以说《汉语大词典》是汉语学习者的重要大典之一,意思是这本词典是权威的、全面的,对于学习汉语非常有帮助。
故事起源
大典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二十年》中,原本意为“大规模的典章制度”,后来引申为指集大成的书籍或资料,具有权威性和全面性。
成语结构
形容词+名词
例句
1. 这本《汉语大词典》是我学习汉语的重要大典之一。2. 他是一位热爱读书的人,家里的书架上堆满了各种大典。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大典”与庞大的书籍或资料联系起来,形成联想记忆。例如,想象一本巨大的书籍堆在桌子上,上面写着“大典”二字,以此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了解其他与“大典”相关的成语,如“百科全书”、“百科大典”等,可以进一步拓展对权威性和全面性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图书馆借了一本《童话大典》,里面有很多有趣的故事。2. 初中生:老师推荐我们阅读《中国历史大典》,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3. 高中生:我正在准备高考,买了一本《数学大典》来复习重要的数学知识。4. 大学生:我在研究生论文中引用了《社会科学大典》中的相关理论。5. 成年人:我在做市场调研时,查阅了《市场分析大典》,帮助我更好地了解行业动态。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