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坐部伎

拼音:zuò bù jì

注音:ㄗㄨㄛˋ ㄅㄨˋ ㄐ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唐玄宗 时宫廷燕乐分为坐部伎和立部伎。堂上坐奏,称坐部伎。《新唐书·礼乐志十二》:“又分乐为二部:堂下立奏,谓之立部伎;堂上坐奏,谓之坐部伎。太常閲坐部,不可教者隶立部,又不可教者,乃习雅乐。”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雅乐》:“其乐工皆戴平幘,衣緋大袖,每色十二,在乐悬内,已上谓之坐部伎。”亦省称“ 坐部 ”。 唐 白居易 《立部伎》诗:“堂上坐部笙歌清,堂下立部鼓笛鸣。”

基本含义
指坐在一起演戏、表演技艺的人。也用来形容一群人在同一领域中互相学习、互相切磋的情景。
详细解释
坐部伎是由“坐”、“部”、“伎”三个字组成的,其中,“坐”表示聚集在一起,“部”表示团体或群体,“伎”表示技艺或才艺。这个成语原本指的是一群演员坐在一起演戏,后来引申为指同一领域内的人相互学习、切磋技艺的情景。
使用场景
坐部伎常常用来形容同一领域内的人互相学习、互相切磋的场景。它可以用于描述艺术、学术、技术等领域中人们相互学习、交流、提高的情况。
故事起源
坐部伎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庄子·天运篇》中。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他在这篇文章中用“坐部伎”的形象来比喻人们在天地间的相互学习和切磋。后来,这个成语逐渐被引申为描述同一领域内人们互相学习、互相切磋的情景。
成语结构
坐部伎是一个由三个字组成的成语,每个字的含义都有其独特的作用,整个成语的结构简洁明了。
例句
1. 这个学院是一个坐部伎的好地方,许多优秀的学生聚集在一起互相学习。2. 他们组成了一个坐部伎,通过互相切磋来提高自己的技艺。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群演员坐在一起,互相表演,相互学习的情景。也可以将“坐”、“部”、“伎”三个字的发音进行组合,形成一个有趣的联想。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关于成语的故事和用法。同时,你也可以深入研究成语的起源和演变,了解更多有趣的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和我的朋友们每天一起学习,我们是一个坐部伎。2. 初中生:我们班级里的同学经常互相交流学习,我们就像一个坐部伎一样。3. 高中生:我们学校的艺术社团成员经常聚在一起彼此切磋,他们是一个坐部伎。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