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谤铄

拼音:bàng shuò

注音:ㄅㄤˋ ㄕㄨㄛˋ

繁体:

基本解释

非议,毁谤。《旧唐书·魏元忠传》:“卿累负谤鑠,何也?”

基本含义
指诋毁、中伤别人的言论或行为。
详细解释
谤铄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谤意为诋毁、中伤,铄意为炼铁时将铁矿石加热至熔化状态,将杂质剔除,提炼出纯净的金属。谤铄合在一起,比喻通过批评、指责等方式来剔除他人的缺点和错误,使其得到矫正和提高。
使用场景
谤铄常用于形容以批评、指责等方式来改正他人的错误或缺点的行为。可以用于日常生活、工作场合、教育等各个场景。
故事起源
谤铄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左传·僖公十一年》。当时,鲁国的大夫公叔文子因为对鲁国的政治问题提出批评,被人指责为“谤言”。公叔文子则回答说:“铄之矣。”这句话意思是通过批评来剔除错误,使鲁国得以改进。后来,这句话演变为成语“谤铄”。
成语结构
谤铄是由两个单字组成的成语,谤和铄分别表示诋毁和提炼的意思。
例句
1. 他用尖锐的言辞谤铄了我的缺点,让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2. 老师经常对学生进行谤铄,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
记忆技巧
可以将谤铄的发音“bàng shuò”与“帮说”进行联想,表示通过批评、指责来帮助别人改正错误。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与批评、指责相关的成语,如“斥责”、“责备”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老师对同学的错误进行谤铄,帮助他们变得更好。初中生:他经常谤铄别人,却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批评。高中生:老师的谤铄使我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进步。大学生:在学术界,学者之间的谤铄是常见的现象,但也有助于促进学术进步。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