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郑国三良

拼音:zhèng guó sān liáng

注音:ㄓㄥˋ ㄍㄨㄛˊ ㄙㄢ ㄌㄧㄤˊ

繁体:

基本解释

指 叔詹 、 堵叔 、 师叔 三个 郑国 贤臣。语本《左传·僖公七年》:“ 郑 有 叔詹 、 堵叔 、 师叔 三良为政,未可间也。” 宋 无名氏 《喜迁莺·贺生第三子》词:“古今三絶,惟 郑国 三良, 汉 家三杰。”

基本含义
郑国三良是指战国时期郑国的三位贤良之士,借指三个相互扶持、互相帮助的好朋友。
详细解释
郑国三良源自《战国策·齐策三》。据说战国时期,郑国的三位贤良之士,分别是公孙尚父、孟尝君和申包胥。他们在郑国内外执政期间,团结一致,互相帮助,共同为郑国的繁荣和安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郑国三良成为一个象征着真诚友谊和相互扶持的成语。
使用场景
郑国三良常用于形容三个人或更多人之间的真诚友谊和相互帮助的关系。可以用来形容三个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也可以用来形容团队合作中的默契和互助精神。
故事起源
战国时期,郑国内外的政治局势非常动荡,郑国的国君频繁更替,国家面临着内外的威胁。在这个困难的时期,公孙尚父、孟尝君和申包胥三人相继在郑国政治中执掌重要职务。他们互相支持,共同努力,最终使得郑国在战国时期的动荡中得以保持相对的稳定和繁荣。因此,他们的友谊和合作成为了后人赞美的对象,形成了成语“郑国三良”。
成语结构
郑国三良由三个词语组成,分别是“郑国”、“三”和“良”。
例句
1. 他们三个人真是郑国三良,互相帮助,共同成长。2. 那三个同学之间的友谊就像郑国三良一样,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互相扶持。
记忆技巧
可以将“郑国三良”与三个人的合作与友谊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图像,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意义。
延伸学习
可以了解公孙尚父、孟尝君和申包胥这三位历史人物的事迹,深入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郑国的政治状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上的三个同学就像郑国三良一样,经常一起学习,互相帮助。2. 初中生:我和我的两个好朋友就像郑国三良一样,互相支持,一起成长。3. 高中生:在大学申请的过程中,我和我的两个同学形成了郑国三良的团队,共同努力,最终都被理想的大学录取了。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