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訾訾

拼音:zī zī

注音:ㄗㄧ ㄗㄧ

繁体:

基本解释

亦作“訿訿”。1.谓不想使上司满意;不称职。《说文·言部》:“訾,訾訾,不思称意也……《诗》曰:‘翕翕訿訿。’”按《诗·小雅·小旻》作“潝潝訿訿” 毛 传:“潝潝然患其上,訿訿然思不称乎上。”一说此“訾訾”义为毁谤。 朱熹 集传:“訿訿,务为毁谤也。”《诗·大雅·召旻》:“皐皐訿訿,曾不知其玷。” 毛 传:“皐皐,顽不知道也;訿訿,窳不供事也。”
(2).诋毁;诽谤。《荀子·非十二子》:“酒食声色之中则瞒瞒然,暝暝然;礼节之中则疾疾然,訾訾然。” 杨倞 注:“谓憎疾毁訾也。”《后汉书·翟酺传》:“而朝臣在位,莫肯正议,翕翕訾訾,更相佐附。” 明 唐顺之 《答王北厓郡守论》:“今之万口訿訿喧然称不便者,未必尽出於官户豪民,而往往多出於穷僻困阨之小民矣。”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王侃》:“妹曰:‘所可虑者,东邻 钟八 耳,平日訿訿,好瑕疵乡里。’”

基本含义
形容言辞刻薄、挑剔,指人对别人的言行过于苛刻。
详细解释
訾訾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对别人的言辞、行为过于刻薄、挑剔。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那些对别人要求很高、对别人的错误和缺点过于挑剔的人。使用这个成语时,往往带有一种贬义的语气,暗示对方过于苛求他人。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形容某人对他人的言辞、行为过于挑剔、刻薄。比如,当某人对别人的错误指出得过于苛刻时,我们可以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他。
故事起源
《庄子·外物》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楚国有一个人叫訾生,他非常喜欢挑剔别人的错误和缺点。有一天,他看到一只鸟飞过来,他发现这只鸟的脚上有一些脏东西,于是他非常生气地说:“你看,这只鸟的脚上竟然有脏东西,简直太不卫生了!”因此,人们就把他的名字“訾生”用来形容那些对别人过于挑剔的人,形成了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这个成语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结构简单明了。
例句
1. 他对同事的工作总是訾訾不满,从来没有夸过他们一句话。2. 她对自己的孩子要求过高,总是訾訾指出他们的不足。
记忆技巧
可以将这个成语与“訾生”的故事联系起来。想象訾生挑剔一只鸟的脚上的脏东西,从而形成对别人过于挑剔的形象。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訾訾相关的成语,如“訾议”、“訾评”等,以加深对这个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总是訾訾地指出我的错误,让我觉得很难过。2. 初中生:他对我的作文提出了很多訾訾的意见,让我觉得很受伤。3. 高中生:有些同学总是訾訾地评论别人的衣着打扮,这样做真的不好。4. 大学生:在大学里,我们应该相互包容,不要对别人太訾訾挑剔,要学会尊重他人。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