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萧摵

拼音:xiāo shè

注音:ㄒㄧㄠ ㄕㄜˋ

繁体:

基本解释

亦作“ 萧槭 ”。1.凋零;零落。 唐 杜甫 《法镜寺》诗:“嬋娟碧蘚浄,萧摵寒籜聚。” 清 曹寅 《题柳村送别图》诗:“旧雨依稀留墨瀋,残梧萧摵变商声。”
(2).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唐 刘禹锡 《游桃源》诗:“日莫山逕穷,松风自萧槭。”《花月痕》第四四回:“﹝ 跛脚 ﹞见新月模糊,西风萧槭,满院里梧叶捲得簌簌有声。”

基本含义
形容人言辞寡淡,声音低微。
详细解释
萧摵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萧”指声音低微、寡淡,而“摵”则表示轻微的声音。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的言辞或声音非常低微,没有力量和热情,给人一种冷淡、无趣的感觉。
使用场景
萧摵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说话或表达意见时缺乏热情和力量,通常带有一种冷漠、无趣的感觉。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声音低沉、无力,或者形容一个人的言辞平淡无奇,缺乏说服力。
故事起源
萧摵一词最早出现在《后汉书·赵岐传》中,其中有一句话描述了赵岐的声音低微:“声萧摵以宁人。”后来,萧摵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成语,用来形容人的言辞或声音寡淡、低微。
成语结构
萧摵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1. 他的演讲声音萧摵,没有吸引观众的注意力。2. 她的回答非常萧摵,让人感到她对这个问题并不在意。
记忆技巧
可以将“萧摵”与“笑脸”进行联想,因为它们的发音相似。当一个人的声音低微、寡淡时,很难让人感到开心和愉快,就像一个没有笑容的脸一样。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散文、小说或新闻报道来进一步理解和应用“萧摵”这个成语。同时,还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声泪俱下”、“声情并茂”等,以丰富自己的词汇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声音很萧摵,听起来像是个小老鼠。2. 初中生:她的回答非常萧摵,让人感到她对这个问题并不在意。3. 高中生:他的演讲声音萧摵,没有吸引观众的注意力。4. 大学生:这个人说话总是萧摵的,让人感到他缺乏自信和热情。希望以上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全面了解和掌握“萧摵”这个成语。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