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杖绖

拼音:zhàng dié

注音:ㄓㄤˋ ㄉㄧㄝ ˊ

繁体:

基本解释

(1).孝杖与丧服。《南史·齐文惠太子长懋传》:“尊极所临,礼有变革,权去杖絰,移立户外,足表情敬,无烦止哭。”
(2).指孝服。 宋 洪迈 《夷坚甲志·马仙姑》:“ 果州 马仙姑 者,以女子得道…… 靖康 元年闰十一月二十五日,衣衰麻杖絰,哭於市曰:‘今日天帝死,吾为行服。’”

基本含义
指人们行走时扶杖系带,比喻行动有序、举止庄重。
详细解释
杖绖是由“杖”和“绖”两个词组成的成语。“杖”是指拄着拐杖,行走时用作支撑的长棍;“绖”是指束缚、系住。杖绖合在一起,比喻行走时扶杖系带,代表人们行动有序、举止庄重。
使用场景
杖绖常用于形容人的仪态庄重,行为举止有规矩。可以用来形容正式场合的举止得体,如会议、演讲、座谈会等。也可以用来形容个人的言行得体,举止优雅,不失风度。
故事起源
《左传·襄公十一年》记载了一个关于杖绖的故事。当时,齐国的国君齐襄公举行盛大的宴会,宴会上有一位名叫子罕的客人,他的仪表庄重、举止端庄。子罕在宴会上拄着拐杖,系着腰带,行走时稳健有序。众人看到子罕的举止后,纷纷称赞他的仪态庄重,将他的行为形容为“杖绖”。从此,杖绖成为了形容人们行动有序、举止庄重的成语。
成语结构
杖绖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由两个词组成。
例句
1. 他在会议上的举止庄重、言谈得体,真是杖绖之士。2. 作为一名公务员,他一直保持着杖绖的仪态,赢得了同事们的尊敬。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杖绖这个成语:1. 将“杖”和“绖”两个字分开记忆,强调杖的形状和绖的束缚。2. 想象一个人行走时拄着拐杖,同时系着腰带,行动有序、举止庄重的场景。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一步学习杖绖这个成语:1. 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仪态和礼仪,了解杖绖在其中的重要性。2. 阅读相关的古代文学作品,了解杖绖在古代社会中的应用和意义。3. 学习其他与仪态庄重相关的成语,如“仪态万方”、“风度翩翩”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课堂上举手发言时总是非常杖绖,老师很喜欢他。2. 初中生:参加班级会议时,我们要保持杖绖的仪态,不要吵闹。3. 高中生:学校举办的演讲比赛中,选手们的杖绖仪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4. 大学生:在面试时,保持杖绖的仪态可以给面试官留下良好的印象。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