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伏帖

拼音:fú tiē

注音:ㄈㄨˊ ㄊㄧㄝ

繁体:

基本解释

见“ 伏贴 ”。

基本含义
低头弯腰,谦逊恭顺。
详细解释
伏帖形容人低头谦逊,恭顺顺从的样子。表示对他人态度恭敬,不敢有丝毫怠慢。
使用场景
可用于形容人对长辈或上级非常恭顺,态度十分谦逊。
故事起源
伏帖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这本古代文献中。据说,春秋时期,晋国的公子重耳因为被追杀而四处流亡。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他来到了一个山村。村中的一位老者看到他饥寒交迫,便热情地邀请他进屋取暖。公子重耳非常感激,便低头向老者行礼,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从此以后,人们用“伏帖”来形容对他人的恭顺和谦逊。
成语结构
动词 + 动词
例句
1. 他对长辈总是伏帖恭敬,非常懂得尊重他人。2. 在公司里,他对上级总是伏帖顺从,从不违抗。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伏帖”这个成语:1. 将“伏”字与低头弯腰的动作联系起来,表示谦卑恭顺。2. 将“帖”字与纸张联系起来,表示人低头时,纸张也会贴在地上。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一步学习“伏帖”这个成语:1. 查找更多相关的成语,如“卑躬屈膝”、“谄媚奉承”等,了解它们的含义和用法。2. 阅读相关的故事和文章,了解成语的起源和背后的文化内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对老师总是伏帖恭敬,因为我知道尊重长辈是很重要的。2. 初中生:他在比赛中屡次获胜,但他对对手总是伏帖有礼,不骄不躁。3. 高中生:在领导面前,我们要保持谦逊和伏帖的态度,不要过于自负。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