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池隍

拼音:chí huáng

注音:ㄔㄧˊ ㄏㄨㄤˊ

繁体:

基本解释

古代掘土筑城,城下之地,有水称池,无水称隍。因以“池隍”借指城市。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夫璿玉致美,不为池隍之寳;桂椒信芳,而非园林之实。”《陈书·高祖纪上》:“兵切池隍,众兼夷獠。” 清 许承钦 《三山秋兴》诗:“池隍藏厌胜,兴废亦循环。”

基本含义
指坏人、恶棍。
详细解释
池隍,古代指守卫池塘的神灵,后来引申为指坏人、恶棍。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品德败坏、行为恶劣的人。
使用场景
可以用来形容那些为非作歹、作恶多端的人,用以警示人们远离坏人。
故事起源
相传古代有一位守卫池塘的神灵,名叫池隍。他负责保护池塘,但他却常常利用自己的职务为非作歹,欺负百姓。后来,人们就用“池隍”来形容那些品德败坏、行为恶劣的人。
成语结构
主语+谓语
例句
1. 这个人平时装得很好,但实际上是个池隍。2. 不要和那些池隍交往,以免受到伤害。
记忆技巧
可以将“池隍”与坏人、恶棍联系起来,形象化地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有关品德和道德的成语,如“恶人先告状”、“心怀鬼胎”等,以丰富词汇和文化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小明是个池隍,他老是欺负我。2. 小学生:我们班上有个同学叫李华,他经常偷别人的东西,真是个池隍。3. 初中生:他看上去很友善,但实际上是个池隍,经常利用别人的信任来伤害他们。4. 高中生:社会上有很多池隍,我们要提高警惕,保护自己。以上是关于成语“池隍”的学习指南,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推荐词语